情感型領導的人際交往
任何一個工作群體,都由一定數量的成員組成。群體內的人際關係,特別是領導人與各方麵的關係是反映並影響群體凝聚力的一個因素,改善一個組織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達到情感的融合,是提高士氣、達到效績的前提。
1.做下級情感認可的理想上級
領導人才的創造意識、創造見識、創造才能,必須通過對被領導者施加影響,使其從情感上認可,並樂意按照所要求的方式和途徑去活動,才能實現某個特定的目標。換句話說,領導人才獲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主要不是依靠他個人的奮鬥而直接獲得的,更多的情況下,是通過調動下級的積極性,依靠下級忘我工作而間接獲得的。所以,領導人才能否順利開展創造性領導活動,增強領導行為的創造活力,進而獲取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掌握了協調與下級的關係的科學方法,是否善於充分調動下級的積極性,是否對下屬投入了真正的情感。
調動下級的積極性,首先就必須獲得下級的“欽佩”的“擁戴”,在下級心目中樹立起一個理想的現代領導者的形象。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它同樣是一個涉及麵較廣,情況較為複雜的問題。尤其是要下級從情感上真正接受。這裏提供幾條行之有效的辦法。
認真剖析自己周圍各種類型的領導者形象,便能知道哪一種領導者形象最受下屬的歡迎。
每個領導者都在自己的下屬心目中留下一定的“形象”。這種形象,不是依靠地位和權力來美化的,而是通過自己平時的言行逐步積累、逐步塑造的。當這種形象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較長的時間裏,隻要主客觀因素不發生劇變,大家對你的印象便不會改變。由此可見,一個領導者,從一開始就在自己的下屬心目中,努力塑造一個較好的形象,對於自己在今後順利從事領導工作,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為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這也許人人都“懂”,但卻並非人人都能辦到。有些領導者,光注意大節,不注意小節,結果因小失大,嚴重損害了自己在群眾中的形象,也有些領導者,具有維護自己的“完美形象”的良好動機,卻收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他的行為超出了常理允許的範圍,使多數下屬難以接受。如果我們將眼光轉向周圍,仔細觀察、剖析許多領導者的言行,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其中有不少領導者,他們正在以自己的言行,程度不同地“損害”自己在下屬心目中的形象。
也有的領導者,在莊重的場合,不拘小節。這些純屬“領導行為”以外的“小節”,卻迅速改變了領導者原來的形象。
在現實生活中,領導通常不外乎這麼幾種類型,了解這些常識,一個明智的情感型領導就會明白自己要做那一類型的領導者。
其一、強製命令型。
這種類型的領導者,在對下屬布置任務時,總是用不容商量的口吻,下達強製性命令。
在強製性命令的逼迫下,盡管下屬也會努力工作。但決不會自覺地、創造性地工作,他們的自覺性、創造性勢必受到嚴重阻抑和束縛。長此以往,有創造見識、創造才能的下屬便會因為“心情不舒暢”而另攀高枝,自謀出路。剩下一些依附型的二流人物,平時工作效率不高,緊急關頭又救不了“駕”,領導者將麵臨日趨惡化的困境。
其二,依賴下屬型。
這種類型的下屬,在作出某種決策時,總是缺乏主見,軟弱無力。他往往過多地依賴下屬,被下屬的意見所左右。當下屬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時,他下達的指示就模棱兩可,含糊其詞。
如此“管理”下級,似乎十分“民主”,但卻未必能充分調動下屬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因為下屬如果得不到明確的指示,就會不知所措,很難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時間一長,多數下屬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感到領導者“靠不住”,“頂不起大梁”;少數心術不正的下屬會乘機鑽空子,另有所圖。這種領導者分管的工作能否取得成績,以及工作成績的多少,完全取決於下屬的見識高低、能力大小和品德優劣。幾乎所有的下屬,都會認為這種領導者是“平庸無能”的,無論理智還是情感,都不會認同這種領導。
其三,培植心腹型。
這種類型的領導者,喜歡在自己身邊培植一些心腹,在與下屬打交道時,往往“習慣”於有意培植他們“緊跟”自己的心理。
在此類領導者眼裏,上下級關係的確切含義,已不再是某個下屬與組織上的關係,而純粹變成“你”與“我”的依附關係、隸屬關係。在他的精心培植下,毫無疑問,一小批令人“放心”的心腹很快就會聚集在領導者周圍。他們死心塌地地為其效盡犬馬之,一心渴望得到上司的提攜和栽培。在他們的全力推動下,本單位的工作也可能取得“一時”的進展,但能否取得持久、穩定的發展,則令人懷疑。尤其值得憂慮的是,“培植心腹”有兩個明顯的弊端:①在心腹小集團形成的同時,多數群眾就會自動疏遠領導者;②“緊跟”某個領導者,並不一定有利於心腹的成長,一旦上司栽跟頭,心腹勢必也要跟著倒黴。因此,作風正派又有頭腦的下屬,往往不願意充當某個領導者的心腹。培植心腹型的領導者,在多數下屬心目中的形象,也未必“高大”。
其四,耍弄權術型。
這種類型的領導者,將剝削階級的政客伎倆奉為管理各項工作的法寶,在他們眼裏,既無一成不變的心腹,又無始終如一的仇敵,上下級關係,變成了“互相利用”的關係,一切都根據事態發展的“需要”來確定人際關係。顯然,與耍弄權術型領導者共事,下屬不會感到工作有什麼樂趣,也不會有什麼安全感。在接受任務時,他們一定會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本能地與上司討價還價。一旦發現上司是在“利用”自己,他作的種種許諾都不可能完全兌現,下屬便會對上司產生強烈的厭惡感,兩人的“友好”關係也會立即中斷。因此,喜歡耍弄權術的領導者,不可能在其下屬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他們“利用”一切,最終將被一切所拋棄。
其五,信賴下屬型。
這是各種領導者中最成熟、最理想的一種類型。此類領導者,在處理與下屬的關係時,基點放在“充分信賴”上。他們喜歡用十分知心但又不失認真的口吻對下屬布置任務:
——“你的想法很好,我看可以按照你的意見行事。不過,一旦遇到什麼新情況,請你務必及時告訴我,我會盡力幫助你的。”
——“這項任務很重要,對你的初步意見,我再補充兩點:……這兩點補充意見,你覺得怎麼樣?好,完全一致。預祝你圓滿完成任務!”
……
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關鍵在於互相信賴。而上級對下級的信賴,又處於主導地位。一個精明的領導者,他不僅懂得應該“充分信賴”下屬,而且還懂得應該“怎樣信賴”下屬。這種信賴,包括:
(1)相信下屬的意誌、品德、能力足以完成上級交辦的一切任務;
(2)關心下屬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切新情況、新問題、新困難,不當“甩手掌櫃”;
(3)熱心幫助下屬解決難題;
(4)將信賴建立在同誌間的真誠相待的基礎上,不摻入任何私人“雜質”。
顯而易見,信賴並不等於依賴,更不等於放任自流。信賴下屬型的領導者,總是如同親密無間的兄長一樣,經常向下屬了解工作進展情況,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向下屬提供幫助,指出他們的缺點,從宏觀和整體上控製和調整工作的進程。因此,這種類型的領導者,在下屬心目占的“形象”最高大,最完美。因為他把真正的情感投向了下級。
在每個人的周圍,都可以見到上述五種類型的領導者。隻要認真剖析一下這些領導者的“自我表演”,及其收到的“觀眾效果”,我們便能知道哪一種領導者的形象最受下屬的歡迎。通過這種經常的、大量的、每日每時的觀察和學習,我們不僅能從成功者那裏學會“應該這樣做”,而且還能從失敗者那裏懂得“不應該那樣做”。由此“入門”掌握塑造現代領導者的理想形象的科學方法,就能贏得多數下屬的心。
準確了解下屬希望有一個怎樣的上級,他希望從上級那裏得到什麼幫助,然後盡力使自己“接近”他心目中的“理想”上級。
任何領導者,都有過當“下屬”的親身經曆,並且他至今仍在和更高層次的上級打交道,因此,要想準確了解下屬的想法,並不困難。隻需要以己之心,度下屬之意,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倘若自己作為下屬,將希望遇到怎樣的“好”上級,並且希望得到上級的哪些幫助,就能據此揣摸出下屬對自己有什麼希望和要求了。在此基礎上,篩選掉下屬的一些不切實際的企求,就能得到自己應該怎樣去做的“訣竅”。這些“訣竅”,在不同的單位,對不同的下屬,包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顯然,這就是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的關鍵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