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的方法(1 / 3)

激勵的方法

激勵就像是一種興奮劑。使用的時候就必然帶來一些副作用,,在進行激勵的時候,就應該解“服藥須知”,避免使用不當,適得其反。

1.激勵不可任意樹立先例

激勵固然不可墨守陳規,卻應該權宜應變,以求製宜。然而,激勵最怕任意樹立先例,所謂善門難開,恐怕以後大家跟進,招致無以為繼,那就悔不當初了。

主管為了表示自己有魄力,未經深思熟慮,就慨然應允。話說出口,又礙於情麵,認為不便失信於人,因此明知有些不對,也會將錯就錯,因而鑄成更大的錯誤。

有魄力並非信口胡說,有魄力是指既然決定,就要堅持到底。所以決定之前,必須慎思明辨,才不會弄得自己下不了台。主管喜歡任意開例,部屬就會製造一些情況,讓主管不知不覺中落入圈套。興奮中滿口答應,事後悔恨不已。

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樹立先例,這是培養製度化觀念,確立守法精神的第一步。求新求變,應該遵守章法程序。

2.激勵不可采用運動方式

許多人喜歡用運動的方式來激勵。形成一陣風,吹過就算了。一番熱鬧光景,轉瞬成空。不論什麼禮貌運動、清潔運動、以廠為家運動、意見建議運動、品質改善運動,都是形式。而形式化的東西,對中國人來說,最沒有效用。

中國人注重實質,惟有在平常狀能中去激勵,使大家養成習慣,才能蔚為風氣,而保持下去。凡是運動,多半有人倡導。此人密切注意,大家不得不熱烈響應;此人注意力轉移,運動就將停息。運動不可能持久,屢試不爽。

運動的形成,不是自己要顯示實力,有本領掀起一種運動,便是存心求速成,似乎一運動就有成果。這兩種心理都不正常。更令人厭煩的是,少數人為了討好上司,造成一種運動,大家不敢不跟著走,內心則十分反感。

3.激勵不可趁機大張旗感

好不容易拿一些錢出來激勵,就要弄得熱熱鬧鬧,讓大家全都知道,花錢才有代價,這種大張旗鼓的心理,常常造成激勵的反效果。

被當做大張旗鼓的對象,固然有扮演猴子讓人耍的感覺。看耍猴子的觀眾,有高興湊熱鬧的,就有不高興如此造作的。一部分人被激勵了,另一部分人則適得其反。對整個組織而言,得失參半。

勞動節獎勵優良員工,如果過分張揚,方法不當,等於在宣布除了這些優良員工以外,都不是優良的員工。這邊熱熱鬧鬧,外麵的人,並不加以理會。大張旗鼓,如果不能引起大眾的關心,效果相當有限。萬一惹得大家厭煩,否定大張旗鼓的對象,認為是一種“表演”,那就更加無效了。

4.激勵不可顯得偷偷摸摸

激勵固然不可大張旗鼓,惹得不相關的人反感。激勵也不可以偷偷摸摸,讓第三者覺得鬼鬼祟祟,懷疑是否有見不得人的勾當。

主管把部屬請進去,關起門來密談一小時,對這位部屬大加激勵。門外的其他部屬,看在眼裏,納悶在心裏。有什麼大不了的事,需要如此神秘?因而流言四起,有何好處?

許多人在一起,主管偏要用家鄉話和某一部屬對談;或者和某一部屬交頭接耳,好像有天大的秘密似地。其他的人看他們如此偷偷摸摸,會不會產生反感?

不公平可以,守秘密也可以,就是不必偷偷摸摸,令人起疑。暗中的激勵,我們並不反對,但是神秘兮兮,隻有反效果,不可不慎重避免。

5.激勵不可偏離團體目標

凡是偏離團體目標的行為,不可給予激勵,以免這種偏向力或離心力愈來愈大。主管激勵部屬必須促使部屬自我調適,把自己的心力朝向團體目標,做好應做的工作。

主管若是激勵偏離目標的行為,大家就會認定主管喜歡為所欲為,因而用心揣摩主管的心意,全力討好,以期獲致若幹好處。一旦形成風氣,便是小人得意的局麵,對整體目標的達成,必定有所傷害。

目標是激勵的共同標準,這樣才有公正可言。所有激勵都不偏離目標,至少證明主管並無私心,不是由於個人的喜愛而給予激勵,盡量做到人盡其才。偏離目標的行為,不但不予激勵,反而應該促其改變,亦即努力導向團體目標,以期群策群力,有誌一同。

6.激勵不可忽略有效溝通

激勵必須通過適當溝通,才能互通心聲,產生良好的感應。例如公司有意獎賞某甲,若是不征求某甲的意見,便決定送他一部電視機。不料一周前某甲剛好買了一部,雖然說好可以向指定廠商交換其他家電製品,也造成某甲許多不便。公司如果事先透過適當人員,征詢某甲的看法,或許他正需要一台電動刮胡刀,那麼公司順著他的希望給予獎品,某甲必然更加振奮。

溝通時最好顧慮第三者的心情,不要無意觸怒其他的人。例如對某乙表示太多關心,可能會引起某丙、某丁的不平。所以個別或集體溝通,要仔細選定方式,並且考慮適當的中介人,以免節外生枝,引出一些不必要的後遺症,減低了激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