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改錯課的操作過程
1、批改作業指導談話。
在批改作業之前,老師應對本次作業的批改進行指導性談話。談話內容一般包括下麵兩個方麵:
A簡評上次作業批改中優點和問題。
B針對本次作業的具體問題(在作業時發現的共性問題),提出具體的批改意見和方法指導;也可在有準備前提下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批改體會和教訓以及對共性問題的理解等。作業批改指導談話要精簡扼要,根據需要靈活安排。
2、示範改錯。
示範改錯隻適宜於學生批改作業啟蒙,可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教師示範改錯,可運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教師逐一按批改要求對每個學生的作業進行示範批解,然後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批改的要求,規範。第二種方法是老師選取一份有代表性的作業,將其板書在黑板上,教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麵邊改邊作批改符號,並說明批改的理由,給作業下尾批、評分、簽名。
第二步是學生示範批改。經過準備,讓兩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先互相批改對方的作業,批改完後再分別將二人的作業抄在黑板上,讓他們作示範批改表演。表演的內容包括作批改符號、相互議論、下好尾批、質疑答疑、評分、簽名、交換批改意見、重做等,給同學們一種批改的模式。
3、製訂評改標準。
要學生批改作業,學生首先必須弄清作業的答案或評分標準。如比較具體、簡單、能夠統一標準的答案,老師可直接公布或隻要求同學作個別補充。如造句、問答一類作業,雖精心設計,也難以統一答案,則可由師生共同製訂評改標準。其方法是老師先初步訂出標準答案,然後交學生討論、修改、補充。如造句,教師著重強調對詞 語意義的全麵準確的理解,詞性的分析,感情色彩的辯別,指出其搭配對象、運用範圍等等。然後由學生代表結合學生例句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判斷正誤,分析原因,明確怎樣才算運用恰當。對於問答,雖然老師能逐字逐句作出統一標準,但如此把答案統得過死,不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它隻能使學生養成死記硬背的壞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處處注意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允許發揮、創新。因此,在製訂答案時,首先緊緊扣住課文內容,抓住應理解和掌握的關鍵詞語,以這些關鍵詞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為標準而不死扣字眼來評判學生作業。怎樣讓學生答案中表達的意思和老師公布的標準答案相符,教師必須結合學生作業情況和學生一起共同分析、比較,也可由學生補充發揮。
4、學生互改作業。
在明確了標準答案的基礎上,學生開始互改作業。互改作業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第一步,同位或前後位同學互換作業本,先瀏覽一下對方的作業,發現較難解決的問題可同對方小聲議論,問明作題的思路。
第二步,學生各人照標準和要求批改作業。批改時遇到問題可查閱工具書、仔細看書或溫習筆記,進一步判斷是非,作出批改符號,評分,下好批語,簽名。與此同時,教師在學生中巡回輔導,及時解決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步,批改雙方歸還作業本,交換批改意見,說明這樣批改的原因、道理,回答對方的問題或反駁,盡量做到雙方口服心服。如改錯中出現錯改或批改不認真等問題,改錯者應進行修正。在批改過程中老師要加強控製,防止學生大聲爭吵,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各自暫時保留,課下再各自去複習功課或查閱資料,也可找老師協助解決。
5、重做錯題。
作業改完後,通過互相交換意見,弄清了作錯的原因和答案後,就要求學生根據作業中的批改符號和批語要求,在事先貼好的夾在語文本扉頁中間的半頁空白方格紙上認真把錯題重做一次,這樣作不僅可以消滅錯誤,還可以加深印象,鞏固難以掌握的知識。
6、教師查閱。
作業重做完了,教師應把本子收上來看看。
一是對批改作業的情況做個了解,發現批改中存在的問題和優點,為下次作業改錯指導談話準備內容;
二是對學生重做的題目逐一批改。重做的作業題是很少的,批改工作量很小。這樣做能進一步消滅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及時掌握學生的作業和批改情況。對不認真的同學起到了監督作用。老師對作業本上的問題,除共性的集中指出外,個別的應找學生進行單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