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是國人喜愛的茶具,它不僅具有造型別致、古樸典雅的藝術特色,還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用來泡茶,香味特別醇鬱。因此,寸柄之壺,盈掬之杯,往往被國人視為珍寶。
有一件事最能現紫砂壺的中國特色:
一家電影學院招生,其中有三道口試題:第一道題:假如你是導演,在一個窮困潦倒的文人陋室裏,我們替他安排一件什麼樣的道具,最符合主人的身份,也最有意味?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紫砂壺。第二道題,在一個家財萬貫的儒商客廳裏,安排一件什麼樣的道具,最符合主人的身份,也最有意味?答案還是紫砂壺。第三道題,在一個派駐美國的中國領事的客廳裏,我們替他點綴一件什麼樣的道具,最符合主人的身份,也最有意味?答案仍然是紫砂壺。
紫砂壺的製作始於宋而盛於明清,係采用宜興地層中薄薄的一層紫砂泥(號稱“泥中泥”)製成。紫砂泥含砂量低,可塑性強,質地優異,砂土中富含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紫砂壺被燒成後呈雙重氣孔的分子結構,透氣而不滲水,沏茶不失原味,使用越久,越發光潤古雅。古人將紫砂壺喻為“珠玉”,清代汪文柏在一首詩中寫道:“人間珠寶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就是對紫砂壺的盛讚。
隨著文化的回歸,紫砂壺成為受人青睞的國粹,不僅在國內,就連港台和東南亞一帶,收藏名壺也早已成為時尚,許多人竟相高價收購名壺珍藏,名壺身價已是“一兩紫砂一兩金”據有關資料透露,僅台灣一地嗜茶者竟高達八百萬之多,喜歡和參加集壺者竟達二十萬人之多。紫砂壺的故鄉宜興,自然成為海外眾多紫砂收藏家、壺癡及壺迷們向往的“熱土”。在五六十年代,顧景舟的紫砂壺每隻售價隻有10元左右;而現在,顧景舟的藝壺在台灣售價每隻高達674000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