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答疑十法

為取得較好的釋疑效果,不同的問題,宜采用不同的釋疑方法。通州市西亭中學邢斌老師將自己多年教學實踐的釋疑方法,概括成了十個字。

一查:

有些問題,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課本,筆記、課外讀物和有關工具書,找出答案。這是一種最基本的答疑方法,它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並逐漸養成帶著問題看書的好習慣和自覺性。運用此法,教師可提供必要的尋找線索和參考書刊,對一些簡單的,書刊中有現成答案的,思考性不很強的問題宜用此法。

二議:

有的問題提出後,讓學生通過討論、爭辨、得出答案,讓學生在議中理解、深化、在議中有所發現,有所提高。以議答疑,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的作用。有利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性得以發展。

三導:

有些問題提出後,需教師將大題化幾個小題,減小問題的坡度,以帶領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通過積極思維,最終獲得解疑的方法。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適宜用此法。

四轉:

有些問題,若直接釋疑,學生難以接受,不妨帶學生繞道而行,先轉到別的問題上,讓他們在別的問題的釋疑中得到啟迪,達到自然貫通領悟的目的。隻要轉得巧妙,連得自然,就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知識溝通能力。當然,不要為轉而轉,故弄玄虛。明明十分簡單的問題,卻故意兜圈子、賣關子,反而弄巧成拙。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神奇化易是坦道,簡化神奇不足提。”

五做:

有些問題,可指導學生做實驗,讓他們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完成向理性認識的飛躍。這樣做,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利於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還為學生揭示了分析、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對於一些所列反應現象學生感到模糊的題目,用這種方法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六猜:

有些提問揭示後,可讓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猜測答案,這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想象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隻是教師要注意誘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猜測,並說出猜測的依據。若猜測不合理,教師要及時矯正,以防產生岐義。

七析:

有些問題屬於學生沒有讀懂題意,理清關係或理解有誤。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讀題時語氣語調的變化,將題中的敘述改成圖示或表格等形式,讓學生在聽、看中自行獲得問題的答案,這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審題、析題和解題的能力。

八點:

有些題目隻要教師適當地點出題目的關鍵、隱蔽條件或解題突破口,學生即能自己越過障礙解決問題。碰到這樣的問題,點過以後不要多講,多講了有礙學生思維的發展。

九講:

當無法通過上述教法解疑時,可由教師直接講解作答。這一般適於較難的題目。

十懸:

若碰到的問題,學生還不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預備知識和解題方法時,或者教師一時不會解答或找不到較好解答時,可向學生說明原委後,作為懸題,留待學生具備有關知識或方法時,再與學生一起給留下的懸題作答。對於懸題,切不可以留而不結,懸而不解,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