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課導入十四法

1舊知導入法

複習舊知導入新課,是地理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方法。如教學《杭州西湖和錢塘潮》一課,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可先帶領學生複習前課有關上海市地理位置及重要工業基地等內容。複習後教師可給學生指出:上一節課,學習了“我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在上海市通向西南方向的滬杭鐵路,連接了兩座大城市,一座是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一座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城市——杭州。杭州便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從而引出本課課題。

2“旅行”導入法

學生好奇心很強,願意“旅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優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旅行,進而導入新課。運用這種導入法,可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求知欲,有利於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如教學《世界屋脊》一課,教學開始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在地圖冊中的我國政區圖上,找到四川省會成都、川藏公路和西藏首府拉薩。然後教師一邊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一邊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旅行:我們從四川成都乘公共汽車,沿川藏公路西行……經過高山大河並列的橫斷山區……跨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許多峽穀、急流。公路好象金色的飄帶……一直盤繞到雲霧迷漫的白色的山項上……最後登上青藏高原,到達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沿途經過的青藏高原,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地區,也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人們把青藏高原叫做“世界至脊”。從而引出新課題。

3前言導入法

運用前言導入新課,一般用於這部分知識已經學完,即將學習新的一部分知識時所采用的一種方法。如在中國地理知識已經學完,開始學習世界地理時,教師可用簡短的語言,肯定前一階段(中國地理)的學習成果,說明下一階段學習世界地理的重要意義。這樣引出新知識課題,不僅使新舊知識過渡自然,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習世界地理的自學性和積極性。

4主題導入法

有些地理課文,如《首都北京》一課,課文開頭就點明了教材的主題,教學時,教師可用揭示教材主題的方法來導入新課。如:“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國進行國際交往的中心,是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首都北京》,這樣導入新課,不僅突出了教材重點,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5懸念導入法

把課文中某些地理現象作為懸念激起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學《長江中下遊平原》一課,可這樣導入新課:(指《中國地形》掛圖)在巫山以東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有很多地方塗著綠色。這個地區的冬季與北方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並且人們把這裏的六月叫做“梅雨季節”。這個地區的土壤肥沃,河流眾多,農業生產一向發達,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那麼,這個地區的“梅雨季節”有什麼特點?冬季氣候與北方有哪些不同?“魚米之鄉”的美稱又是怎樣得來的?這些知識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這樣導入新課,製造了懸念,埋下了伏筆,學生產生“疑”問,就迫切要知道學習內容,因此課堂上學生會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思維的探求狀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