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策略

教學環境,這兒指的是學校本身的小環境,它是由室外環境、室內環境和人際環境三部分組成。初看起來,教學環境與教學質量似無直接聯係,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其實,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師生精神麵貌,教學情緒和教學質量,其影響作用是很大的。

1室外環境。

人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校門由此而形成人們對這所學校的第一印象。為要做到“無聲奪人”,校門要選在師生進出方便之處,她的氣概要開闊、莊重,設計要富有特色,校名牌上的字,雖不一定名家書寫但應力求規範和漂亮,校門內外要經常保持整潔,使任何時候都能給師生一種寧靜、舒適和自豪之感。若能有相當數量的花木點綴其間,就更為理想了。同時,應創造條件在師生進出的主要通道口,鄭重地立上一架大整容鏡,並像南開中學創始人張伯苓先生那樣,在鏡麵上再撰寫幾句箴言。它是無聲的勸導,對整飭師生衣容、約束師生言行自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至於操場和房舍之外的一切空地,則要根據情況進行整體構思,這應該說是一種藝術。設計得好,盡管地方不一定大,條件不一定好,卻可以因地製宜,就勢巧飾,使曲折之處得清幽之雅趣;方寸之間有花木之馨香。盆也好,樹也好,泉石也好,草坪也好,隻要布置得當,自有一種宜人之態。當然,校園的美化,要以“綠”為主。每任校長都要考慮:在我這一任上,為使學校成為綠樹成蔭,花草芬芳,環境優美的新校園,應該做些什麼,並能以此教育學生,養成他們植樹種花的良好習慣,進而陶冶他們愛美的高尚情操。陶行知先生曾說:“校有校容,有其內必形諸外,我們首要重藝術化的校容。”因此,校長應有這樣的認識:綠化美化校園,是自己任內一項重要的工作。

還有操場,它是室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固定的體育器材,同時又屬於教學設備的範疇,這兩者是很難截然分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操場及其設施不僅是教學的必備條件,也是校園文明賴以發揚光大的有力支柱。一般地講,一所學校操場及其設施的麵貌如何,正是這所學校教育思想和師生精神麵貌的反映。所以,學校的操場要規劃有序,安排合理,使之有利於教學活動,不僅讓有限的場地得到充分地利用,而且重點突出。場地上有關的器材設備,尤要隨時檢修,這不僅是為了便於學生學習、鍛煉,也為了保證師生的安全。

2室內環境。

如果說室外環境注重在感官的愉悅,那麼,室內環境則著眼於精神的交流,校內各室,首先是它的門窗牆壁,要采取有效措施,始終保持它潔淨、完好的麵貌,一旦發現汙損要及時粉刷修補。其次要根據不同空間、不同內容、不同用途,把它們布置出不同的特色來,以利對學生的感染和教育。

比如教室,低年級教室和高年級教室的布置,自應有所區別,不宜統一要求。但所有教室的四麵牆最好是白色、淡藍或淡綠色,使教室顯得素淨淡雅,令師生心境開闊。牆麵裝飾要簡潔、樸素,色彩搭配要和諧,給人以書齋學舍之感。除了正麵黑板兩側分貼課程表和值日表之外,在不分散學生聽課注意力的原則下,教室裏最好能有一張世界地圖、一份放大的《中學生守則》、幾幅哲理名言條幅。這些布置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班主任可以結合本班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安排。

至於其他各室,如辦公室、會議室、圖書室、閱覽室、活動室等等,均應結合各自的特點進行適宜的布置,或名人畫像、或格言警句、或名家書畫、或獎狀錦旗、或地圖表格……務使各得其所。而經常保持室內的整潔,尤為緊要,這不僅有關觀瞻,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愛好習慣,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還有走廊牆壁的利用,這是一般學校最易忽視的地方。為了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習廣泛的社會知識,走廊的牆壁可以掛上古今中外著名學者、科學家的照片或畫像,並在上麵寫上這些學者、科學家的國籍、出身、生卒年份和主要成就或者留下的著名格言。也可以張貼風景名畫、格言警句、短小而優美的詩文等等。這類布置可以創造一種學習氣氛。我們不要小看一句哲理名言,一張名人畫像,一幅風景圖片,隻要布置相宜,安放得體,往往會因此砥礪師生的誌向,深化師生的思維,激發師生的情感。它絕不是可有可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