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自學”教學法
師範教育所培養的對象,是未來的人民教師。而教師的工作又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因而決定了師範教育要培養出具有較高的整體素質的人才。那麼怎樣才能把師範學生培養成育人之才呢?
郭沫若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這道出了培養人才的“自得”之法,也說明了會學之人,並不是單純記憶、吸收、積累,而是挖掘知識內涵,訓練自己的智力,並轉化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養這樣的人就必須引導學生改進學法。遼陽師範張春芳等教師設計總結的“啟動自學”法,是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教師注重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通過課內課外兩條渠道對師範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訓練,培養師範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教會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法。
啟動自學教學中的操作過程如下:
1、精心設計預習提綱,創造自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奇”是人的一種本能。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這種好奇引導到對知識的探索上來,幫助學生把一般的好奇心發展成對知識的渴望——求知欲。精心設計預習提綱就是一個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好辦法。
這種由生活問題而引出的設疑和推論中提出的疑問,就引起了學生對閱讀教材的興趣,誘發學生最佳學習心理,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促使學生去主動探求有關學科問題實質。
2、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自為性
為了促使學生會學,每節新課前都布置給學生預習新課提綱(在課下完成)。這些提綱都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研究問題為準則的,精心設計的預習提綱,就相當於交給學生開門的鑰匙,讓學生自己設法把門打開——積極思維,解決問題。
3、強化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思維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思維的過程,一般是從一個人產生了要求想解決某一問題而開始的。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綜合。通過分析和綜合在思想上把不同的對象或對象的個別部分、個別特性區分開來,人們就有可能對它們加以比較、概括和抽象。通過思維過程,人們就可以形成各種概念,用各種概念組成判斷,用各種判斷進行推理。
教學全過程的思維訓練可歸結為:課前提出預習提綱,帶著問題啟迪思維;課上檢查預習情況,從學生反映出的問題,概括、歸納、引導思維;重點精講,解決疑點,發展思維;鞏固應用,組織訓練,係統思維;搞好複習、驗收,擴展思維。
4、師範學生職業訓練
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讓學生具備教師職業必備的從事教育教學的才能,而啟動自學有助於對學生多種教學能力的培養。
(1)利於培養學生初步學會閱讀教材、分析教材。
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培養學生讀書能力的主要憑借。學生依據預習提綱和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通過閱讀、分析教材,了解本節的內容、重點、難點,在此基礎上掌握內容安排的順序、知識結構、縱橫聯係、難易程度、處理方法、解題技巧、加以特殊推敲的知識點,從中抓住關鍵性的問題,使教學易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持之以恒的話,學生就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處理教材。
(2)利於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啟動自學在學生已知的前提下教學,有些知識要由學生講代替教師講。而且講解的水平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要求越來越高,要達到流利、有條理、術語準確、邏輯思維強、說理透徹以及語言正確,使學生逐漸具備講課能力。
(3)利於培養學生的板書能力。
在啟動自學的教學過程中,例題大部分由學生作(難度大的除外),甚至於有些公式推導、定理證明也是由學生到前麵板演完成。板演時要求書寫工整、板書設計合理、過程完整、格式嚴謹,如有不足和差錯,大家補充糾正,不斷地提高板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