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孩子也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然而,總有些孩子會“辜負”大人的期望,他們並沒有按家長設計的成長路線走,沒有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甚至對學習根本沒有興趣,有的還可能厭學、逃學。這樣的情景,令滿懷希望的家長感到十分沮喪,他們不斷地逼迫孩子,讓孩子走上“愛學習”的正軌;當這種努力也不能湊效時,就發怒、就責罵,就動用家長的權威。盡管使出渾身解數,也最終沒有產生好的效果。
其實,孩子都是天生愛學習的。他們從出生那天起,就開始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就想探索世界的奧秘。隻不過是,孩子最初的“探索”,是從認識媽媽的臉開始的。因為孩子的好奇,才會產生追求知識的無限動力。不幸的是,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和家庭的教育方式不當,使一些孩子的這種追求知識的欲望被破壞了,甚至被扼殺了。
那麼,怎麼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為他們傳授學習的經驗和智慧呢?我們知道,孩子都喜歡讀故事、聽故事,願意從故事裏汲取知識和教益,一則則充滿樂趣和哲理的故事,不僅能喚起孩子們的讀書樂趣,也能使他們從中品悟人生的道理。本書就以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為目的,以傳播學習經驗巧和智慧為目標,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出發點,從眾多中外故事中精心挑選那些具有教育意義、又有可讀性的部分,組成了有這部《青少年學習智慧故事》。
本書針對孩子的閱讀特點和學習需求,精心組織,是奉獻給廣大青少年的一份學習指南,是幫助他們取得學習成績的金鑰匙。並且,每篇故事後麵增加了啟發性文字,便於引導他們對每篇故事做出準確的理解,從而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事業是否成功,人生是否輝煌,取決於我們的能力和內在品質,而人的能力和品質是靠從小學習而不斷豐富和養成的。在我們出生之前,人類已積累了無數的知識和經驗,而在我們出生之後,無止境的知識又有待於我們去繼續發掘。如果沒有不斷學習的習慣和方法,沒有堅持不懈的意誌和決心,我們隻會度過平庸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大腦。
一個非常失意的年輕人慕名來到普濟寺,專門尋訪老僧人清明,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有不如意,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清明靜靜聽著年輕人的歎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不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清明抓了恭喜放進了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刹怎麼喝溫茶?”
清明笑而不答。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
清明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
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清明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又過了一會兒,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清明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清明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清明這樣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肺腑。
清明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清明點點頭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複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冬的清冽。世間芸芸眾生,也和沏茶是同一個道理。如果沏茶的水溫度不夠,想要沏出散發誘人香味的茶水不可能;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處處得力、事事順心自然很難。要想擺脫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練內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年輕人茅塞頓開,回去後刻苦學習,虛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上司的重視。
智慧小課堂:
在生活中,那些經常抱怨不被重視,懷才不遇的人,其實都是“半瓢水”。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試想,任何一個單位或企業,如果離開有真才實學的人,怎麼能發展呢?誰又不求賢若渴、唯才是舉呢?一個屢屢失意的人,大可不必從他人身上找原因,而應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隻有不斷內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發展,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才能在這個人生舞台上遊刀有餘、隨意發揮,進而實際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