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的誤區(1 / 3)

出國留學的誤區

留學要選擇

合乎自己理想的學校許多留學申請人及其家長認為,去國外留學投入很大,因此一定要選擇一所合乎自己理想的學校或專業。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去國外留學選擇哪所院校,學習什麼專業是需要顧及許多因素的。

對那些大學畢業,又通過TOEFL、GRE、IELTS等語言能力考試的學生,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現有的學曆背景和專業誌向去聯係國外院校。大多數國內院校的畢業生,也是按照這一途徑去國外讀書的。但是對不具備上述能力的申請人,在考慮留學申請時,還是應該將如何能夠有效地獲得留學簽證放在首位。由於申請人受學曆、英語、專業等因素的局限,因此在考慮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上往往會比較被動。這樣就需要接受留學申請的專業指導,製定出合乎留學政策和自身條件的留學計劃,否則,申請的學校和專業與自身的能力和條件相差甚遠,則更難獲得簽證了。

隻認學校排名

學校排名可以從一個側麵反映學校的綜合水平,是許多人選校時的依據。但排名固然重要,卻並不能作為選校的惟一標準,隻能把它作為一個參考,關鍵是它是否是最適合您的。此外,需要及早研究各校招生的程序。招生程序包括各校招生的要求、申請時間、材料準備等,準備過程是相當費時的,申請者應及早花時間弄清招生程序,以免延誤。

隻認大牌教授

留學的目的是要獲得知識,而不是向別人吹噓您的學校裏有多少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名教授不一定就是好老師,許多大學裏的教授做研究水平一流,但對教學卻不屑一顧或不感興趣,在這樣的名師下學習“有名無實”。

隻看學校簡介

許多人在選擇學校時,往往被製作精美的學校簡介和其他宣傳材料所吸引。其實,應該學會把各個學校放在同一水平麵上做比較研究,深入了解每個學校的特點和長處,看看在漂亮的照片後麵是否有其故意要掩蓋的弱點。另外,很多人把自己和某個有過申請經曆的朋友或熟人的條件相比,並以此為標準來選擇學校。這種用個別例子做標準的做法很危險,隻有學校提供的平均統計數字才有可比性。

專業紮堆

英國的各個大學裏都有不少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平均在300至500人左右。經常聽到其他國家的留學生說,在許多碩士班中,中國留學生占大多數。然而,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留學生的專業,就會發現中國留學生存在“重經濟輕技術”的現象。

有些中國學生在申請專業時過於盲目,有的是碩士專業與大學本科的專業跨度太大,有的是大學剛畢業卻選擇了一些要求很強工作背景的課程,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多數中國學生把來英國留學考慮得太輕鬆,想花一年時間就混個文憑,但其實這並不容易辦到。

現在有些人覺得英國1年的碩士有點“水”,但其實拿到這樣一個學位也是要吃點苦頭的。英國的碩士課程講師教得很少,平均一門課一周隻有不超過3個小時,主要靠課後閱讀和個人研究來進一步學習。一般來說,中國學生語言能力弱,上課聽不懂,隻能靠猜或者課後看書理解。第一學期結束,學不下去申請退學的中國學生就有十幾人了,還有許多拖著不交學費的,以便一旦考試不通過就轉頭走人。能堅持學下來的中國學生普遍感覺壓力很大,比自己預想的要難得多。

中國留學生過於集中的幾個專業中有幾個問題比較突出:

1.語言環境的缺乏

中國學生聚在一起很少用英語對話,有些本身口語不好的學生常常一周說不上幾句英語。

2.缺乏團體合作精神

例如MBA課程,經常會有一些小組合作作業,不論怎麼分組,都會有幾個中國人在一起,然而他們太多考慮個人利益得失,往往斤斤計較,不講究合作和合理分工。

3.缺乏互助精神

中國留學生會根據年齡分成幾個集團,22歲左右大學剛畢業直接來留學的、25歲左右工作一兩年的、30歲左右工作多年的老學生。這些集團之間缺乏溝通,就連集團內部也是競爭多於互助。由於缺乏共同語言,每個人心裏都感覺很孤獨,班上的氣氛顯得很散漫。一個學期下來,許多人連同班同學都認不全。

美國名牌大學

隻有哈佛、耶魯現在中國的媒體和家長談起美國名牌大學言必稱哈佛、耶魯,給人一種印象是似乎美國名牌大學隻有哈佛、耶魯。其實,美國頂尖大學排位前10名、20名的,實力都相當。同時,各個大學裏都有它自身的強項和弱項,有些排在50名或者100名之內的美國大學,照樣聚集著全國最優秀的學生,因為這些大學具備美國大學裏單項排行第一的專業。美國數年來一直排名前茅的是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美國許多非名牌大學裏單項專業屬於世界第一的,更是中國人所不知曉的。

隻要到美國鍍金就能成龍

現在不少中國家長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甚至有些孩子從中學開始就到美國學習。單從學習成績來說,中國學生很能適應,因為中國孩子不怕考試。但作為一個正常的孩子如果不全麵發展,就不能融入主流,比如說我們的體育方麵,本身我們身體素質可能差一點,加上華裔家長不太重視子女體育才能的培養,使孩子們在這方麵和美國孩子產生了距離。另外,中國孩子的社交能力普遍很弱,這方麵需要家長特別重視。

說到“成龍”的問題,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一樣,不能光看學習成績,而要全麵衡量,學習成績隻是尺度之一,品質、體育、社交能力等等都要好才行。美國學校在提高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創造能力方麵的確有其長處,但是那種隻要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家長就一勞永逸的心理是絕對要不得的,美國學校也有自己的問題。

在美國上學比在中國好混

許多中國家長,以及海外華裔,抱有這種想法的也不在少數。美國中小學階段,相對比較輕鬆。然而,高中的孩子,一般從早晨7點55分到下午2點55分,40分鍾一節課,要連續上八九節課,課間休息隻有4分鍾,這4分鍾還要用來換教室。十幾歲的孩子,如此爭分奪秒,難道比中國學生輕鬆?

在美國,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成績僅僅占了一部分,而學生本身適應社會的能力更為重要,能力包括:體育上的成績,社會服務的能力,在學生中受到尊敬喜愛的程度,領導能力,創造才華,得過什麼獎,做過什麼貢獻,這些才能,絕對不是僅僅靠學習成績可以評估出來的。

所謂到了美國學習好混,要看當事人從什麼角度來講。

大學預科就是學習英語

嚴格來說,大學預科的課程裏麵包含有英語這門課程,但這不意味著大學預科隻學習英文一門課程。大學預科開設的課程主要是根據學生進入大學本科所學的專業而開設的。在大學預科階段,所有學生都將會學習英語以及數學這兩門課程,除此之外,學生還將選修兩到三門課,這幾門課將根據學生進入大學後所學專業而定。比如說:學生進入大學後想修讀與工程相關的專業,那麼這幾門課通常是物理、化學等科目;如果學生進入大學後想修讀商業方麵的專業,那麼這幾門課通常是商業研究、經濟學等科目。

學習大學預科後

可以進入英國任何大學大學預科其實並不是英國大學的正規入學方式。在英國,學生通常會學習一個為期兩年的課程,英文叫做A-LEVEL。A-LEVEL課程可以簡單理解為中國的高三以及高四,在這兩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常會學習三到四門課程,並憑自己的成績可以報讀英國的任意一所大學(包括劍橋、牛津、帝國理工等知名院校)。

大學預科其實是一種針對海外留學生而開設的為期一年的課程,學習這種課程最大的好處在於它可以節省學生一年的時間(因為學習A-LEVEL課程一般需要兩年的時間),但大多數大學預科隻是針對具體院校開設的,所以並不能獲得英國所有大學的認可(劍橋、牛津等知名院校並不接收這種一年製大學預科的學生)。

所以,從教育角度去考慮,中國的孩子在學完高二以後前往英國留學是最經濟實惠的,因為可以直接攻讀兩年的A-LEVEL課程;而高三畢業後才出去一般隻能選擇一年的大學預科課程。

中學生不可以

申請去澳大利亞讀高中這種說法是片麵的。一般來說,去澳大利亞讀書,最好是申報級別上能同國內所學課程銜接的學校。例如,初三畢業的學生,可以申讀澳洲中學10年級(相當於國內高一);高一的學生可以申讀11級(相當於國內高二);18歲的學生,若級別仍是高二或高三上學期在讀且沒有TOEFL或IELTS成績,也可申讀11級;若要申讀12級(相當於國內高三),必須在申請簽證時提交TOEFL570或IELTS6.0以上的語言成績,否則將遭拒簽。因此18歲的中學生必須結合其在讀的級別考慮,方知是否有機會到澳大利亞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