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的誤區(1 / 3)

減肥的誤區

肥肉是致胖元凶

很多人習慣於把肥肉和油光滿麵的樣子聯係在一起,認為吃肉是致胖的元凶。但事實上,不吃肉變瘦了是因為它減去了肉中含有的那部分熱量,“瘦”是自然的事。若把不吃肉改為不吃其他東西,如改為不吃魚,即減去吃魚吸收的那部分熱量,結果也是一樣。

防止肥胖的根本原理是控製飲食的總熱量。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是互相聯係的,通過體內的化學反應,糖可以變成脂肪,蛋白質也可以變成糖、變成脂肪。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並沒有天天吃肥肉,但吃了過量的糖與蛋白質,總熱量超過了人體消耗的熱量,也會發胖。因為胖的原理主要是能量失衡,即進入人體的熱量多於消耗的熱量。

這裏所說的“肉”是指動物的肌肉,裏麵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如果每天不攝取一定量的蛋白質,就會營養不足,特別是動物蛋白質及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我國居民的食物,主要是米、麵類、副食品等。從能量角度來看,主食與副食同樣提供熱量。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必要原料,如利用不完,便會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想減肥的人如果隻減少或不吃肉而不減少澱粉(主食)及各種油類的攝入,即不控製總熱量,結果往往是仍然肥胖。

總之,我們應該平衡膳食,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及熱量,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合理飲食,保持能量平衡,才能預防肥胖的發生,而不是說不吃肥肉就行了。

不吃肉就不會胖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人為了減肥防胖,或者生活習慣等原因,長期不吃肉,認為這樣就不會胖,結果卻是體重卻有增無減(指單純性肥胖)。

嚴格限製(有意或者無意)肉食的人,多數飯量偏大,也就是主食吃得較多。這是因為米、麵(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清淡不膩,且易消化,所以吃得很多也仍感不飽。由於膳食中脂肪供應量不足,身體即會增強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脂肪的速度,引起體內脂肪囤積和血糖水平下降,因而加快了饑餓感的出現,結果食欲大增,越吃越多,如此惡性循環,怎能渴望體重下降呢?

所以,“塊肉不沾”的限食法是不足取的。況且,迄今肉仍為人們獲得動物蛋白、鐵、維生素B等營養素的主要來源,長期缺乏上述物質,將會發生貧血和營養不良。即便是脂肪,也是維持身體多種重要生理機能所不可少的成分,怎可皂白不分,絕對禁食呢?

近代的食品衛生研究結果表明,某些患慢性貧血的人與進食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過少有關,這兩種物質恰恰在肉類中含量豐富。1978年曾有人通過實驗證實,長期以不含膽固醇飼料喂養的動物,其紅血細胞的脆性明顯增高,極易破損且存活時間也較短。醫生布芬爾的研究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食入不飽和脂肪或人造黃油,容易在肝及腎髒內蓄積,並出現在幼稚紅血細胞的細胞膜中,這些細胞膜雖然被脂肪占據著,但卻不含膽固醇,因而使紅血細胞變得衰弱,並增加了滲透性,這是導致貧血的關鍵。這類貧血的治療比較簡單,隻需在膳食中適量的增加膽固醇,如天然黃油、蛋黃、肉類等,症狀即可得到改善。誠然,對於肥胖的人,不提倡吃大量的肥肉、奶油、豬油等含飽和脂肪過高的食物是應該的。但是如因噎廢食,竟連瘦肉、豆油、菜油也嚴加控製,實無必要並有害處。即使適當限製肉食的人(如過於肥胖、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意外、膽囊、胰腺疾患者),也必須同時補充足夠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為減少饑餓感,防止吃過多的主食,可選擇熱量少而體積大的食品,如芹菜、蘿卜,還應多吃其他各種蔬菜、水果、豆類、豆製品、魚及雞蛋等。活動量也不宜過度,否則易引起食欲增加,反而達不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減肥時不能吃糖

糖類是造成肥胖的元凶之一,因此有人認為減肥的時候不能吃糖。但身體對糖的需求不容忽視,想吃糖又不想因吃糖而肥胖,不妨在餐後吃點糖,還可以讓身體贅肉少一些。

單獨吃糖很容易馬上形成脂肪,因為糖類攝取過多,容易造成熱量過剩,而多餘熱量就會在體內累積形成脂肪,尤其是臀部、腹部與下巴等容易囤積脂肪的部位,更容易顯示出肥胖的效力。但餐後吃一點甜點比午餐吃下大量巧克力要來得好,因為先前攝取的纖維素可使糖吸收變慢,減少對糖的吸收,不過糖還是要適量攝取即可。

日本最新研究指出,同時進食纖維食物及糖分有減肥效果。研究人員稱,糖分一般在小腸分解後,會轉化為血糖及脂肪。但當吃下纖維時,纖維中的阿拉伯糖會阻止酵素分解糖分,這些未分解的葡萄糖隨後會送到大腸由微生物分解,此過程將製造出大量有機酸。由於有機酸能減慢肝髒中的脂肪製造,可達到減肥的效果。這種進食方法不但能減肥,而且有助於對抗癡呆現象,預防糖尿病及高血壓。

除此之外,專家還建議,空腹時最好不要攝取太多糖,以免引起胃酸過多,造成胃部不適。而如果愛吃糖,最好少吃巧克力、糖果這類的單糖,盡可能吃水果或澱粉類的多糖,一方麵可減少身體的負擔,另一方麵也達到攝取糖類的目的。

食用代糖對健康不好

用代糖取代食用糖是減肥的一種方法,但很多人認為長期食用代糖對健康不好。其實代糖對人體並不會不好,糖尿病病人都必須要長期使用代糖,而且糖的攝取量在我們的日常飲食攝取中,並不會占有太大的比例,所以,食用代糖對人體是不會有傷害的。

代糖可分為營養性與非營養性代糖兩種,營養性代糖常使用在一般的汽水、飲料、糖果中,其熱量介於蔗糖與非營養性代糖中間。若是要減肥的話,則建議使用非營養性代糖(人工甜味劑),如:阿斯巴甜、糖精等。但要注意不要超過其最大使用量,否則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隻吃蛋白質減肥

隻吃蛋白質減肥,很容易造成酸血症。人體能量的產生需要糖類,而減肥期間人體處於低糖狀態,身體必須分解蛋白質與脂肪才能產生足夠的能量。但是蛋白質分解會產生氨,脂肪分解會產生酮體,如果體內的氨及酮體適量,可能造成酸血症,嚴重的會導致昏迷。

水果吃得再多也不會胖

其實吃了酪梨、香蕉、榴蓮等熱量高的水果,也是很容易胖的。水果中所含的卡路裏及糖分含量高低不同,如果卡路裏量及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吃多了,再加上水果中所含的果糖容易轉化為脂肪,很容易導致身體發胖,而且也會造成身體營養不均勻。

麵包會讓人發胖

麵包中脂肪含量很低(1~2毫克),同時含有2~3毫克纖維。實際上,麵包可能有助於您控製自己的體重,比如高纖維的全麥麵包,即使攝入量很高,也不會發胖。

不過,麵包會讓您有飽脹感,所以還是少吃一些好。當然,如果您總是往麵包上塗抹黃油、人造奶油、奶酪等,您一定會發胖的,所以,食用單純的麵包對您最安全。

果糖可以減肥

果糖是一種和葡萄糖不同的單糖,在體內,我們的肝髒會把它轉變成人體可以直接利用的葡萄糖,所以,雖然您吃進去的是果糖,但是到體內還是會變成葡萄糖。如果沒有運動或消耗掉,每克就會產生4千卡的熱量,就熱量而言,果糖可一點也不會減肥。

從甜度的角度來看,或許對於“愛甜族”就會發揮減肥功效,因為果糖的甜度比葡萄糖高2.5倍。一般果糖或葡萄糖的用途是增加食物的甜味,如果要獲得相同的甜度,果糖的使用量就比較小,所以熱量就比較少。但是如果將果糖當成減肥藥,是會增加體重而不是減肥。最好哪一種糖都少吃,讓自己習慣比較沒有調味的食品,就完全不會有多餘熱量的擔心。

飲用減肥茶去脂肪

中醫與西醫均表示,減肥茶內列出的多種成分中,大黃及番瀉葉本身都用作瀉藥,服食這類中藥隻會令腸胃有反應而不會除去脂肪,如服食過量會令腸胃功能盡失。所以減肥茶根本不能幫助人去除脂肪,因為它們隻對大腸造成反應,而非阻止小腸吸收食物的養分,所以就算飲用後體重有減輕的情況,也隻是身體的水分減少所造成,脂肪並無消失。

吃辛辣食物能減肥

有統計發現泰國、印度等地很少出胖人,於是很多人推斷這與他們平日嗜辣有關。因為吃辣容易流汗,而且,吃一點點已令人有飽的感覺,所以有減肥效用。但是,吃辛辣減肥長久下去會影響胃部機能,有胃痛甚至胃出血的危險。而且吃太多刺激性食物亦會令皮膚變得粗糙,很容易出暗瘡,絕對是得不償失。

高蛋白、低糖的

食譜有助於減肥有人在減肥時,常常主觀認為應當采用高蛋白、低糖的食譜。事實上,蛋白質並非絕對的好營養,合理的食譜應是蛋白質、脂肪與含糖食品的有效搭配,這種搭配還應該因人而異。要減肥,最簡單的道理是少攝入能量或多消耗能量。

減肥時不能吃

含澱粉的食品現在有種減肥時的誤識,說要節食減肥就不能吃含澱粉的食品,比如說土豆和米飯。事實上,如果不吃含澱粉的食品,就會失去維生素B、維生素C和有關營養成分的來源,對身體有極大的傷害。

節食是減肥

不可缺少的途徑肥胖是現代社會中困擾人們健康的頑症。有人認為肥胖是營養過剩的結果,因此,節食是減肥不可缺少的途徑。事實並非如此,首先引起肥胖有很多原因,比如飲食過度和體力活動不足,這就占了肥胖起因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