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聖戰(2 / 2)

“嗯,右將軍所言極是,此次出兵務必萬分小心,否則對上北府兵,很容易全軍覆沒。”

北府兵是天下公認的最強軍隊,哪怕單兵素質相同,北府兵八萬人的編製也能將死休衛的萬人編製壓得死死的。

好在第一中原諸國是守方,南朝是攻方,中原諸國有著地利優勢。第二南朝的目的隻是劫掠,而不是侵略,是不舍得讓北府兵拚命打的。

綜合這兩點,加上北方充足的兵力,隻要付出不多的代價,想要擊退北府兵其實是輕而易舉的。

而這“不多的代價”,毫無疑問,便是犧牲幾隻炮灰軍隊了。人海戰術的精髓就是疲敵,在敵人疲憊之前,誰上誰死。

毫無疑問,後涼國要做的就是盡量保全自己,別去當炮灰就行了。

除非南朝繼續增兵,否則這場聖戰的嚴重性有限得緊,基本上中原是沒什麼危險的。

甚至大秦本土就完全能扛得住,死休衛配合十萬普通守軍,雖不太可能打敗北府兵,但單純的防守擊退大概也夠了。

大秦之所以這麼大張旗鼓,通知天下諸侯參與聖戰,顯然是不願獨自承擔損失。另外想必也不無“緩兵之計”的想法,借著抵抗南朝統一戰線的名義,讓秦國無法對大秦動手。

聖戰期間秦國若敢動手,那便算是背叛中原諸國,將會與全天下為敵。姚氏雖然狂妄,卻還沒這個膽子。

“此次南朝突然來犯,時間上倒是巧。”

“在南朝看來,姚萇死了,大秦少了一位武道宗師,自然是最好的入侵時段。南朝此時入侵,也不算意外。”

中原諸國除了段業一人外,一直沒有過稱帝者。各路諸侯都在營造著一個其實並不存在的,團結統一的大秦朝,用來迷惑南朝。眼下看來,這個戰略是十分成功的。

南朝哪裏知道大秦的內幕?在南朝看來,北方的諸多諸侯國、武道宗師強者,都是大秦的力量。

若是讓南朝知道大秦與秦國其實早已水火不容,到了即將開戰的地步,恐怕南朝打死都不會出兵,而是會選擇坐山觀虎鬥了。

這次的南蠻入侵,隻能說是陰差陽錯了。

群臣商議了很久,最終呂光拍板,決定以穆武、呂寶為將,共調兵五千,參與聖戰。

後涼軍隊大多駐紮在各地,聖戰耽擱不得,來不及召回軍隊了。姑臧城剩餘的軍隊不多,參選的軍隊也就幾隻罷了。

這五千人都隻是普通軍隊而已,其中穆武那一千人經過大概一周多時間的訓練,身體素質已經強化了一些,卻還稱不上精兵。

當然,這場聖戰危險不大,派兵也就是表個態,後涼國也不需要派什麼精兵。退一步說,普通精兵真對上北府兵,又和尋常士兵有什麼區別?

“大王,父親近來身體不適,小侄願代父出征。”

說話的是呂隆。

呂光看向呂寶,畢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隻一個眼神交流,呂光就看出他是想讓兒子去撈點戰功。這種危險性不大,名頭卻非常嚇人的戰役最適合鍍金。

呂光讓穆武去,其實也是鍍金的想法。既然打算重用穆武,自然要想辦法為他增加點威信。

呂光笑著說:“好,寡人準了。便由穆武、呂隆領兵參戰,即刻點齊兵馬,與天使共赴長安。”

後涼國小,規矩也少。不需要什麼複雜的程序,隻呂光一句話,聖戰的事情便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