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去登司馬台長城
司馬台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後由抗倭明將戚繼光親自督修加固,是一段偏離原北齊長城基礎的明長城,也是至今仍保留明代長城原貌的一段古長城。它全長5.4公裏,共有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構思新穎、形態各異,它集萬裏長城中“險、密、全、巧、奇”的眾多特色於一地,被譽為中國長城博物館,被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稱為“中國長城之最”,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險:司馬台長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築,蜿蜒曲折,驚險無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橋兩段,更是險中有險。天梯是單麵牆長城,坡陡牆窄,最窄處不足半米,呈直梯狀沿山體上升,兩側更是陡峭懸崖,置身其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天梯頂端,便是天橋,長不足百米,寬隻有一磚,約40厘米左右,兩側又是懸崖絕壁,令人不寒而栗。密:是司馬台長城又一特點,兩敵樓相距最近僅43.8米,最遠600米,一般都在100米至200米之間,若按當時明代築長城的規定,每500米修敵樓一座的話,可見此段長城是一例外。全:是指敵樓和城牆的建築形式奇特多樣。從外觀來看,敵樓有單眼樓、雙眼樓、三眼樓、四眼樓和五眼樓,有單層樓,上下相通的雙層樓和三層樓。從內部結構來看,有磚結構、磚木結構、磚石結構;又有單室、雙室、多室之分;房間布局有“田”字、“井”字;樓頂變化多端,有平頂、穹隆頂、八角藻井頂、覆鬥頂;就連門窗也新穎別致,有邊門、中間門、有磚券和石券,還有技藝精湛的雕花花崗岩石門。司馬台長城東段的仙女樓和望京樓就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敵樓。巧:體現為進可攻,退可守,步步為營的障牆。奇:構築在溶洞上的長城,洞與城的巧妙組合,在整個明長城中絕無僅有,令人稱奇叫絕。“天梯高聳入雲端,天橋懸掛雲海間。亭亭玉立仙女樓,不登望京真遺憾。”隻有登過司馬台長城,才能領略長城的險要和修築長城的艱難。據說,修築這段長城時,是將城磚捆在山羊的背上馱上山的。為了安全,旅遊者隻能登到第12個城樓。遊覽司馬台長城,購票時一定要問清是否含保險。
行程指南:司馬台長城於北京市密雲縣險關重鎮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裏。雲岫穀、霧靈山、令公廟、白龍潭等環繞景區周邊,遊樂場、黑龍潭與景區隔水相望,旅遊環境十分優越。
乘車路線:1.東直門長途車站———密雲———司馬台。2.東四十條(42路總站)、宣武門、動物園(27路總站)、和平街北口乘遊12路至司馬台長城。3.自駕車:京承(北京至承德)路至湯河大橋右轉8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