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裏的健康傳播大不相同。
刻板印象決定態度;態度決定關心、治療和滿意程度。
文化差異
從前麵的章節我們已經知道,文化差異在很多方麵影響人際傳播。有一項研究通過對非洲裔美國人和波多黎各人的問卷調查表明,人種、種族和較低的經濟地位對相應人群的信息(尤其是與艾滋病相關的信息)尋求和醫療服務起著負麵影響瑏瑦。阿拉伯文化中男人間的關係親近,還會相互親吻,而這在歐美地區的醫療服務關係中是非常無禮的行為。美國印第安文化和亞洲文化珍視非語言交流,而美國和德國文化喜歡語言溝通。許多群體,尤其是亞洲的人們不大習慣斷言什麼。所有這些文化差異都影響著醫患交談中的交流角色設定和控製分享。
克利普斯(Kreps)和桑頓(Thornton)討論了不同國家醫療哲學的差異,指出了非本民族醫療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瑏瑧。比如:
●法國醫生傾向於低估數據和研究,而強調邏輯。
●德國醫生喜歡權威主義的“浪漫”。
●英國醫生有家長作風。
●美國醫生咄咄逼人,總想“做些什麼”。
醫患雙方如果能意識到各自在交談中角色及目標設定上的差異,那麼醫患關係和交流是能夠得到改善與加強的。
刻板印象
醫療服務提供者往往把患者類型化。他們常認為患者情緒不正常、個性有缺陷、孩子氣、缺乏知識、理解和智能。他們認為患者有孩子氣的依賴,於是在交談中常表現出對成年患者的屈就態度和孩童式談話。而且,盡管醫生或護士會比較耐心地稱呼患者的名字或昵稱,患者卻幾乎總是在提到醫生時尊稱對方“主治大夫”、“護士長”或“主任”、“大夫”等。醫療服務提供者一般對不同類型的患者態度不同,如對中老年患者態度良好,對青少年患者態度不好。“好患者”應該:合作、安靜、聽話、感激、無攻擊性、考慮周到、冷靜。
“好患者”能比“不好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被視作低層的患者易於得到悲觀的診斷和預測。超重的患者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不夠可愛、缺乏魅力,教養不好,比較情緒化、防禦心強、真誠、熱情,問題連續不斷。一位作者寫道:“決定醫患關係本質的不是患者的需要,而更多是醫生的性情與個性。”瑏瑨網絡資料因為傳播交流的質量直接影響醫患交談的雙方關係和結果,所以理解醫療服務溝通交流問題的特殊性十分重要。利用互聯網查找近來和正在進行中的相關研究課題,注意這些研究中建議或暗示的解決方式和做法。特別注意交談雙方由於性別、年齡和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問題。請利用下列互聯網資源:世界健康傳播(http://www.sla.purdue.edu/healthcomm/),第三屆傳播、年齡與健康國際大會(http://uxl.eiu/~cfdgb/welcome.html),健康傳播雜誌(http://www.tandf.co.uk/jnls/hcm.htm),健康傳播網(http://www.hcn.net.au/)。
在醫患交談中獲取信息
醫療服務提供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從患者處獲取關鍵信息以診斷病症、處方治療,醫患交談剛開始的幾分鍾內尤其如此。這可不是件容易事。我們的討論先從界定和說明獲取信息的障礙開始,然後對如何較快地獲取有效信息給出一些建議。
獲取信息的障礙
通常影響被訪談者記憶或準確完整地表述信息的因素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例如,恐懼、焦慮的患者為了能有一個較好的診斷,常常不自覺地省略以往治療的某些重要部分或者有意地把自己的症狀描述得輕微一些。媽媽們一般隻能記起孩子一半左右的較明顯的病症。當患者感到恥辱或尷尬時,經常掩飾真正的問題而說些帶有寓意性的話,諸如“你知道女別假定患者能說出準確的信息。
醫患交談往往缺乏信任。
盡快問相關的重要的問題。
要考慮患者的反應能力。
詢問者的支配性地位扼殺了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