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自信?

‘唯有當你成為真正的自己,而非試圖達背本性時,才能真正有所改變。’想要成為一個有自信(assertive)的人,首要之務就是要尊重自己與他人。你必須存有這樣一個基本信念:你的意見、信念、想法與感受都和任何人同待等重要—同樣地,此基本信念亦適用於他人。你必須盡可能地了解自身的需求渴望,同時明白,這並非要你為了達成願望而不擇手段。這正是一般人對自信行為最常有的錯誤觀念。

做為一個有自信者,必須能夠清楚、直接、適當地自我表達,看重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自我尊重,並認清自身的能力與極限。換言之,亦即珍視真正的自己。以此認知為基楚,才能夠學習特定的技巧,改變自己在某方麵的行為表現。

關鍵就在於誠實坦白。除非你忠於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這是最重要的),否則便難以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對他人講話時,我們可能為了讓人留下某種印象;可能為了避免傷害他人;亦可能這了操練他人以達成自己的願望,於是我們經常會修改自己真正想說的內容。因此雙方的溝通其實並不‘徹底’。在接下來的幾個章節中,我們將舉出許多此類行為的實例,讓我們來年看看其結果如何,也讓大家來想一想,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行之道。自信溝通的基本定義便是,說實話。

為何有時我們連表達自身真正的想法與感受都不願意呢?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並未經常接受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認為自己應該成為真正自己經外的其他人。我們也將談及‘接受自己’這個主題,並且審視我們並接受自己(倘若如此的話)的原因何在。

做一脹有自信的人,也意謂著要對自己的生活與選擇負起責任。亦即得自己下決定,而非僅是盲目地跟從他人的選擇;同樣也意謂著不怨天尤人。唯有對自己生活負責。你才能夠改變其中不盡如人意的部分。抱怨自己生活的外在環境便表示你無力改變現狀。我們自己就是生活和創造者,藉由本身的思想與行動,我們能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負責,這是一件既富挑戰性又令人雀躍的事。在後續的章節中,我們也會討論如何承擔更多責任,以及拒絕承擔責任時所要付出的代價。

在學習做一個有自信者的過程中,你會更加了解自己,變得更有自知之明,因為你會開始注意自己現今的行為,並且為了合乎自己的要求,也會開始思考改變的方法。

積極地成為有自信者的第一步驟便是,喜歡自己、珍愛自己。隻要你不像大多數人一樣,以負麵的方式來自我評估,這即是珍愛自己的表現。一般人並特別鼓勵他人要‘喜歡自己’,至少在西方社會是如此;人們通常害怕提及自己的成就,以免被他人指控為自大狂。然而,如果我們不愛自己,又怎麼能夠去愛別人;而且如果我們不愛自己,別人又為何該來愛我們呢?因此首要之務便是,我們必須看重自己。但這並非表示你就得漠視他人與他們的需求和渴望。在本書中我們收錄了許多練習與建議,以協助你自我成長,充實自己的生活,就如同其他許多事物一般,自信亦是由‘自身’做起。對自己有自信是個全方位自信者的第一步。

你不僅要對自己個人有信心,而且也應該對自己的整個世界感到自負。事實上,這一切都得先從喜歡‘自己’著手。一般而言,當人們認為自己會‘遇上’一些負麵的事情時,他們就的確逃不掉。倘若我們期望的是能夠創造出自己渴望的事物,那第我們便較有可能達成所願。這種期望會在我們的言談、舉止以及所使用的言詞中顯露無遺。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告訴自己,自己不夠格,不配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就真的會陰礙自己的願望成真。

就某方麵來說,做個有自信的人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它隻是經由了解、接受自己的現狀,一步一步朝著我們將來想要過的生活、想要得到的事物邁進,重拾我們喪失多年,如今欲又能夠再度拾得的自然本性。現在讓我們來看個例子。

瓊斯看醫生

布朗醫生與他人共同執業。在十一月某個陰雨的星期四,他起晚了。後來又和太太吵了一架,等到他抵達診所時已經比平時晚了十分鍾,因為他被卡在車陣中動彈不得。他的合夥人梅瑞醫生剛好被請去費爾伯先生家裏看看他,他可能是心髒病突發。這麼一來,布朗醫生便有一加倍的病人等著他看病了。此時已比平常晚了十五分鍾,他整理妥當後開始叫進了第一位病人。瓊斯在十點五分踏入診療室,但他跟醫生約好的時間是九點三十分,所以他顯得很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