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3)

北國地大天寒,才方入秋,夾道兩側已然黃葉飄搖,薄薄地鋪了一地。天色半明,路上已寥寥無幾行人,遠遠望去,才見一壁青灰的山石下,有一隊褐紅色在官道上緩緩移來。守城的懶懶推醒另兩個打盹的,軟著骨頭站起來。

及至那隊人前行一陣,其中一人眼尖,猛地叫起來:“是欽差!快向大人稟報!”另一人揉揉眼睛,果然看見官家的儀仗。

這廂小哥跑得急,那邊趕路的卻悠然打著嗬欠,隊中央騎馬的藍衫青年四下打量著,轉頭向身邊暗紫色華服的男子笑道:“滄州地處寒北,故郡人丁飄零,難得有人長居,卻偏偏往來不斷過客不歇,造就了滄州四絕,銘揚,你有沒有聽過?”

那紫衣青年緩緩回首,一張清麗的俊麵上兩抹秀眉高高挑起,下嵌黑亮的美目不耐地撇來,卻帶著不予人道的驚豔,嫣紅的雙唇微啟:“沈子墨,你絮絮叨叨一路,不就想讓我幫忙報公帳嗎?”

沈子墨聞言,嘴角一挑,縮了縮脖子,說:“銘揚,大庭廣眾之下不要這麼直接。。。我知道昨夜的菊花釀貴了點,可皇上有言,這次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查徹明白,這個當差吃公飯,也沒什麼要緊吧。。。”

“此言也是在理,反正備注裏清楚注明沈大人與人鬥酒所費,估計禮部大人也不會。。。。”

“啊!當我沒說!”沈子墨咬牙,“真小氣,楚臨還沒接政你就幫他攢起小金庫了。。。”

“你說什麼?!“一記眼刀飛來,沈子墨慌忙扯道:“沒什麼!啊!故縣到了!我們趕快找地方歇下,我還沒嚐過滄州四絕呢!”

說話間,但見一中年男子,領著一隊人立在城門前,看見他們,急忙上前拜下去:“下官滄州知府石遠天,拜見禮部侍郎方大人,九城都尉沈大人。”

沈子墨與方銘揚翻身下馬,走上前急忙扶起說:“石大人客氣了,石大人鎮守這苦寒之地多年,我二人不過小輩,如此大禮真折殺我們了。”

“大人雖年輕,但身居重位,下官理應如此。”石遠天說完抬首打量,前方的方銘揚身材修長,卻生的明眸皓齒,秀麗無雙,無愧於“京官第一人”之稱,一襲紫衣襯得麵白唇紅,雙目墨黑,燦若碧水,淡定的微笑更是看的周圍人兩眼發直。他身後站著的藍衫青年,身量較方銘揚略低,相貌原也清秀白皙,但兩相比較便覺得平平無奇,隻是那眼睛劃過來的瞬間,原本散漫的笑意卻略略帶了點揶揄。石遠天不動神色:“大人舟車勞頓,此處不比京城,外麵冰寒刺骨,下官預備好住所,還請兩位大人移步,隨下官前往小憩。”

“勞石大人。”

石遠天一個眼色,身後的侍從即刻上前欠馬,他自引了方沈二人前去。此時天色雖暗,一路走來仍人流湧動,笑語綿綿。道旁的小商小販見著他們過往,也不驚慌,皆垂手立著,一派恭迎。沈子墨淡笑看來,心中也不禁稱歎。

及至堂中,石遠天揮手奉上熱茶,長揖道:“方大人,沈大人,如今在卑職所管轄區發生此案,勞得大人不遠千裏前來,下官實在惶恐。但茲事體大不敢隨意定奪,還望大人海涵。”

“不敢,我二人也是謹遵皇命,深知此事容不得差池。”方銘揚略頓後道:“隻是京中對此事多是諱莫如深,案卷所提又少,我二人多有不解,還希望石大人細細相告。”

“這個自然,凡下官所知,定當詳盡以述。”

“本年五月十二,下官接到聖上密旨,說有一批珍寶要從那荒蠻之地運來,過至此地交予下官,務必細加看管,不日將有人前來接走。下官遵旨迎來,小心移入官倉看守,原來的侍從未敢更換,隻在外明裏暗裏加派人手嚴加保護,誰想三日後來接者查看時,驚道少了兩件,下官心知失職卻不敢隱瞞,急回了聖上,皇上厚恩,雖氣怒也並未責罰,隻令我速速尋回。。。。可。。。下官無能,到今日也未完成指令。。。”

“石大人可知,丟的是什麼寶物?”

石遠天搖頭,“這批寶物初來時便是封條紅印封好的,下官從未打開看過,實在不清楚。。。隻聽接寶人說,是一件玉器和一個卷軸。”

“石大人,那前來接寶人,可是何命官?”沈子墨問道。

“並非,”石遠天略含疑惑:“那人青衣布衫,黑發簡束,隻言自己是太子府上的故人。。。”

“怎會。。。”方銘揚一時脫口,雙目間突然一暗,擰起眉頭。

“除此之外,再無其它嗎?”沈子墨看了眼方銘揚,開口又問:“我聽聞那夜倉銀也悉數被盜,可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