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贏在學習(1 / 1)

眾所周知,人非生而知之,靠後天學習和積累,青年創富者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社會越來越進步,學習力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應當成為“學習型組織”,企業家應該爭當“學習模範”,幾乎是人所共識。

據說,美國人的財富一半在猶太人口袋裏,而猶太人的財富藏在腦子裏,靠的就是重視學習,超越了別人,在各行各業獲得競爭的優勢,最後成為財富的寵兒。

在這個“信息就是金錢”、“知識就是金錢”的社會中,年輕人隻有不斷學習,時時刻刻進行“充電”,才能跟上時代飛速發展的要求,才能提高水平,讓自己和企業共同進步。

假如你在創富過程中仍然處於無動於衷的時候,記住美國管理大師彼特聖吉對企業家有這樣一句忠告,他說:“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

比如1985年,李東生出任TCL通訊設備公司總經理,時年剛剛20歲出頭,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廣東惠安的小廠卻在短短20年間實現了同期起步的企業所無法企及的成功。

據說1987年,李東生第一次訪問菲利浦,當時的他和當時的整個中國社會一樣,還處在對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塑造的理解很皮毛的水平,他是這樣坦白當時的感受:“聽完菲利浦的情況介紹之後,我整個頭都發蒙,覺得這個企業怎麼會這麼棒,簡直高不可攀,我們永遠也沒機會超過它。”

時至今日,李東生發現與這些國際級巨頭企業交手的時候,雖然對方依舊強大得多,但這之間的差距已經絕非高不可攀了,他擁有了能發現它們的問題和自身的優勢的客觀心態。

這位中國民營企業家覺得和國際主要競爭對手相比,盡管自身弱小,但二十年來,中國企業已經比它們走得更快,競爭力提升得更快。如果能繼續保持這種速度,追趕它們並非不可能。

從李東生前後的變化中可以看到,為適應未來發展的要求,年輕人想創富成功,除了應該具備一定知識和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具備學習能力,才能應付複雜的新經濟中的各種難題,才能在商海中經得起大風大浪的洗禮,才不會成為競爭中的侏儒。

美國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預言:對現代企業來說,傲慢自大是一種代價過於高昂的奢侈品,將很快被“學習型”企業擊得粉碎。聰明的創富者,將是最勤奮的學習型人才,這句話正在被許多精明的企業家牢記。

從一定角度看,創富者往往是企業的“大腦”,麵臨各種各樣的信息,如果缺乏足夠地學習、充分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斷,做出的決定多數是錯誤的,就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害,事實上,“磨刀不誤砍柴工”,耽誤一點時間學習卻對處理事情上起到增進的作用。相反,許多人總愛抱怨,“我太辛苦了,根本沒有時間學習。”他們往往也賺不到大錢。

企業越來越需要成為學習型的團隊,不僅要為生存而學習,也要為發展而學習。無數成功企業的管理實踐證實,一個企業重視組織學習是個長線投資,投入與產出可高達1:50,即在員工學習上投資1元錢,將會得到50元的回報,遠遠大於企業對設備、生產資料方麵回報比率,這真是企業最合算、最有意義的投資。

德國奔馳公司在國內設有52個“培訓中心”,培訓範圍包括新招學徒工的基本職業訓練、企業管理的培訓和在職職工的技術提高,公司的職工以及從工長到經理等管理人員的定期輪流脫產培訓,保證了公司的業務經營“在同世界競爭時取得最好的經濟效果”。

美國GE公司在位於紐約州哈得遜河穀、占地50英畝的“克勞頓村”成立了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有人把它稱為GE高級領導幹部成長的搖籃,而《財富》雜誌稱之為“美國企業界的哈佛”。每一年,在克勞頓村接受培訓的GE高級經理人員都達5000-6000人,他們分別來自GE在全球的業務部門,在每一課程中,學員都被要求以行動為導向,帶著問題來參加學習,學完之後還要帶著行動計劃回去;另外,強調案例研究,強調傳播GE的實際經驗與最佳做法。根據資料顯示,GE每年投入培訓的費用高達10億美元,這足以顯示GE公司對培訓和員工發展的重視。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今天企業的競爭,不僅是企業家之間學習的競爭,還是企業全體員工之間學習的競爭,那些最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基於學習型組織的企業,它們總是不斷提高企業成員的整體素質,不斷超越自己,超越競爭對手,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