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哲學與大眾傳媒的關係(1)(1 / 3)

馮波、金文

哲學是理論化、係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在民族文化中處於核心和靈魂的地位,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對大眾傳媒的理念和實踐具有重大影響。哲學對大眾傳媒的指導作用是由哲學的對象與功能決定的。一個社會的大眾傳媒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受到社會文化的核心部分——哲學精神的指導是必然的,它可以對大眾傳媒起到根本的世界觀、方法論的導向作用。同時,它也需要在對包括大眾傳媒在內的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由此體現的時代精神的基礎上發展自己。

一、問題的提出

大眾傳媒是當代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大眾傳媒,也稱傳媒或媒體,是指職業化的信息傳播機構,通過各類社會團體利用機械化、電子化的技術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數人傳送信息。

大眾傳媒有以下三項特征:

1.它針對較大數量的、異質的和匿名的受眾。

2.消息是公開傳播的,安排消息傳播的時間,通常是以同時到達大多數受眾為目的。

3.傳播者一般是複雜的組織,或在複雜的機構中運作,因而可能需要龐大的開支。

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大眾傳媒產業逐漸形成,並且成為社會中的重要機構。同時,“它們影響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購買習慣和我們的政治,而且,它們反過來又受到我們信仰、品位、興趣和行為中發生的變化的影響。”現在我們所說的大眾傳媒一般是指報紙、雜誌、圖書、廣播、電視、電影、網絡、錄音錄像製品等,其中報紙、廣播、電視通常被認為是主要的“新聞媒介”。目前,圍繞數字技術發展的新媒介主要以互聯網為代表,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互聯網隻是一個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渠道,隻有一個個具體的網站(ICP)才是真正“職業化的傳播機構”。新媒介還包括激光唱盤、激光影碟、數字電視等。人們通常依出生順序,把書報雜誌、電台、電視台這三種傳統媒體,稱之為“老大”、“老二”和“老三”。“老大”傳播文字信息,作用於人的眼睛。“老二”傳播聲音,作用於人的耳朵。近二十多年裏,“老三”最厲害,它所傳播的信息同時作用於眼睛和耳朵。三兄弟經過長期磨合,在人類社會裏各司其職,組成媒體大家庭,其樂融融。

就在人類社會即將走進21世紀的時候,人們發現,一個後來者突然闖進了媒體大家庭,它集三位兄長的優勢為一身,傳播的是以文字、聲音、圖像形式反映出來的數字形式(以計算機數字技術傳播文字、聲音、圖像信息),因其各種功能都與互聯網有關,人們把這種新媒體叫做“網絡媒體”。1998年5月,聯合國新聞委員會正式提出,“互聯網”已成為“第四媒體”。

現在,大眾傳媒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短信時代”,手機短信成為新的“第五媒體”。短信是手機與手機之間點對點發送信息的一種服務。借用手機發送短信息,讓本來具有語言傳遞功能的手機變成了電報式的解讀,使耳朵閑置,而讓文字彰顯更大的作用;使嘴巴休息,讓拇指靈敏發達起來,從而使短信具有了技術和文化的雙重指向。同時,一種以短信服務為載體、以文本信息為內容、以手機客戶為傳播對象的“短信文化”應運而生。據統計,2001年中國手機短信發送量為120億條,2002年達到500億條,到2006年,中國內地短信量為5020億條。手機短信像春天裏的花香,不用風吹就能夠沾滿你全身。今天的手機一族,如果連一條短信都沒收到過,那麼你就是個孤獨怪僻、沒有朋友的人;如果連一條短信都沒發過,至少給人一種落伍的感覺。而且,在春節、情人節、愚人節、國慶節、中秋節等節日,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界杯足球賽、伊拉克戰爭、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國內國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都會引發短信噴發的高峰。收發短信,幾乎成了許多癡迷“狂人”的生活方式。借著移動通信的傳播平台,短信息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火,那些隨時可見的手按鍵盤、埋頭前行的年輕人構築了短信時代的亮麗風景。傳統溝通的枷鎖被拇指擊得粉碎,自然空間的限製也被網絡傳輸和手機鍵盤輕輕邁過,有人剖析短信現象“有如精神上的麥當勞、肯德基”。短信是全新的,而文化的內核卻是古老的,古老與全新的嫁接生長出了傳統文化之外的一道文化景觀。隨著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新的大眾傳媒的出現,大眾傳媒又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在互聯網上可以進行傳播者和傳播對象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