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個旁觀者的清醒和動容(1 / 1)

說實話,我平時喜歡看的書,不外乎曆史軍事類圖書,是工作需要,也算是個人愛好。

而這本《動了真情的掠奪者》幾乎是我認真、完整讀過的第一本情感類書籍。

讀完,不得不說,非常精彩——故事精彩,講述精彩,感悟和見解尤其精彩。

同時,也讓我感觸良多:書中的主人公除少數我的同齡人外,絕大部分是“80後”,是和我的學生年齡不相上下的孩子們——一想到這些已經長大成人但依然年輕的孩子們在情感的世界裏左衝右撞、苦苦掙紮,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沉重感。

“80後”,應該算是一個特殊群體吧?他們是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既幸運又孤獨,既自我又依賴,既嬌生慣養又吃盡苦頭——在家庭中,他們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與同齡人相處的經驗、經曆、快樂或者痛苦,這絕對是一個很大的缺憾,這個缺憾必然投射到他們未來的婚姻關係中,也是造成他們婚姻情感格外迷茫和曲折的原因之一。

我們不能忽視情感,因為從本質上說人就是情感動物,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元,而每個人又是家庭的組成部分,情感的幸福與否——從社會意義來說——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基礎。而從個人角度來說,也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

“股神”巴菲特在美國一所大學演講時曾被學生問道:“你認為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令人意外的是他並沒有談到財富,而是說:“當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發現,衡量自己成功的標準,就是有多少人真正地關心你、愛你。”他說:“金錢不會帶來幸福,幸福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活在愛的關係裏。”

愛是如此不可或缺,經營愛的關係也就格外重要。

本書作者與書中人物同屬“80後”,她近距離觀察和觸摸同齡人的情感世界,自有一份深刻理解和獨特情懷,同時,她以旁觀者身份介入,也難能可貴地保持了一份理性和清醒——真實記錄、理性思考以及清醒的認識,是本書最有價值之處,相信讀者自會了然於心。

袁騰飛

2014年6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