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肌臂豬聯合育種(1 / 2)

雙肌臂豬聯合育種

1“雙肌臀”聯合育種的提出

“雙肌臀”大白豬是國家農業部948“種畜育種材料和新技術的引進”項目(項目編號:9620066)從加拿大引進的種豬,該項目由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和江西省種豬場共同承擔。

項目主持人吳常信院士以該項目為契機,結合我國養豬生產、育種的現狀,在國內首先提出了多點核心群聯合育種方案,並於1998年,成立了“全國雙肌臀大白豬聯合育種組”,從而拉開了“雙肌臀”豬聯合有種的序幕。

2種豬的引進

鑒於豬種是高效率發展集約化養豬業的基礎和源頭,在項目生效後,於1996年6月開始通過中國種畜進出口公司聯係到國外選購種豬,同年9月由中國種畜進出口公司與加拿大畜牧業服務公司(CanadaLivestockServicesLtd.)簽定在加拿大購買“雙肌臀”大白豬54頭(14公,40母)的合同。1997年2月12日至27日分別在阿爾伯特(Alberta)省和安大略(on.-tarlo)省各兩個種豬場挑選了80頭待出口檢疫的備選種豬。通過中、加雙方檢疫後,我們從中選擇54頭(14公,40母)於1997年5月8日空運至上海隔離檢疫場進行隔離檢疫,經檢疫合格的48頭(13公,35母)於6月四日運抵南昌的江西省種豬場(江西省豬育種中心)。

3種豬的特性

雙肌臀豬的後軀左右各有一塊突出的肉塊條,故稱為“雙肌臀”。該豬生後2~4月齡時從上往下觀察,前胸和後軀發達呈啞鈴狀,並且肌肉棱角清晰,經生長發育觀察初步推斷“雙肌臀”性狀有明顯的遺傳趨勢。

“雙肌臀”大白豬從總體上講具有生長速度快、耗料少、瘦肉率高、背膘薄、繁殖性能好等特點。經測定在標準條件下“雙肌臀”大白豬達100kg體重日齡為132.6天,背膘厚隻有8mm左右,飼料轉化率為2.28,初產活仔9.61頭,經產活仔11.14頭。

雙肌臀豬群健康,經嚴格的國家進出口隔離檢疫確認引入豬群沒有藍耳病(PRRS)、傳染性胃腸炎(TGE)、傳染性胸膜肺炎(APP)、偽狂犬病(AD)、布魯氏病(Brucellosis)、結核病(TB)和牛結核病(BTB)。

經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通過PCR-RFLP檢測,豬群不含氟烷敏感基因(Hal)。

引進種豬橫跨加拿大東、西部地區,場間彼此隔離無親緣關係,場內個體間除少數有意識的選擇全同胞、半同胞外,整個群體基因來源豐富。“雙肌臀”大白豬體質結實,適應性強,適合我國廣大地區。從項目實施幾年的種豬選育情況以及種豬的推廣銷售情況來看,各購買種豬場的反饋信息表明,“雙肌臀”大白豬的生產性能、體型外貌特征和“雙肌臀”性狀都較為明顯,適應性也比較強,種豬的推廣情況良好。

4聯合育種組現狀

雙肌臀豬聯合育種組是一個麵向全國的、公開的民間育種組織。項目組成員致力於聯合育種工作的探索,1998年11月第一屆聯合育種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正式建立了“雙肌臀”大白豬聯合育種組。隨著雙肌臀聯合育種組工作的開展“雙肌臀”性狀不僅存在大白豬中,同時在其他品種如長白、杜洛克等也一定數量地表現出“雙肌臀”性狀,各成員單位也紛紛要求擴大聯合育種的種豬範圍,經主持單位的協商研究,在第三屆雙肌臀豬聯合有種研討會(蘇州,2000年4月4~9日),正式決定將原“雙肌臀”大白豬聯合育種組更名為“雙肌臀”豬聯合育種組,這樣更能發揮“雙肌臀”豬聯合育種組的優勢。凡是具備聯合育種要求的設施條件,願意接受“雙肌豬臀聯合育種組”章程的合法種豬生產經營生產單位均可申請參加。隨著“雙肌臀”豬的成套推廣,雙肌臀豬聯合育種組的成員單位已超過10家,成套推廣的雙肌臀豬遍及江西、江蘇、北京、雲南、黑龍江、河南、山東、海南、湖南、福建等省市。零星推廣及二級推廣的麵積就更大,“雙肌臀”豬在社會上已經形成了非常好的聲譽,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雙肌臀豬聯合育種組成立以來,為了加強各成員單位,相互學習和相互交流,一直堅持定期舉辦雙肌臀豬聯合育種研討會,至今已經召開了五屆。每次都有有關現代養豬生產、遺傳與育種的專題報告。雙肌臀豬聯合育種組還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和教授在雙肌臀豬聯合育種研討會講授現代養豬知識,例如,第一屆,(1998,11,l~6),中國農業大學的營養專家戎易教授、計成教授分別講授了“種豬營養”、“乳豬營養及飼料調製技術”,張勤教授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及GBS豬育種軟件操作培訓”,李慶懷教授講授“種豬場綜合衛生防疫措施”,以後每屆研討會聯合育種組都會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到會作專題報告,雲南農業大學的連林生教授、深圳農牧公司的汪嘉獎高級顧問、中國農業大學的張忠誠教授、南京農業大學的吳增堅教授、王元興教授,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的賴以斌教授等知名養豬專家以及丹麥養豬專家先後到雙肌臀聯合育種研討會作過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