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傷科

髕骨軟骨炎

【辨證】經絡損傷,血脈瘀阻。

【治法】消瘀活血通絡。

【方名】軟堅煎。

【組成】鹿角霜10克,熟地25克,水蛭10克,甲珠10克,天丁10克,香附10克,大伸筋20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野南瓜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陳舊性骨折

【辨證】經脈阻滯,腎氣虛損,骨骼氣血濡養不足。

【治法】益腎壯骨舒筋通絡。

【方名】益腎壯骨湯。

【組成】鹿角霜15克,熟地20克,鎖陽15克,水蛭10克,甲珠10克,片子薑黃10克,黃明膠10克,骨碎補30克,香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非化膿性肋軟骨炎

(一)

【辨證】風熱入侵經絡,毒熱交熾,氣血壅遏不通。

【治法】清熱解毒,疏通氣血。

【方名】解毒定痛湯。

【組成】銀花15克,連翹9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黃柏12克,桔梗12克,黃芪15克,乳香9克,沒藥9克,防風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熱毒內結,瘀阻胸脅。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名】抗毒湯。

【組成】板藍根30克,魚腥草30克,貫眾30克,虎杖18克,紫草15克,丹皮18克,赤芍2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跟骨骨質增生

【辨證】氣血不足,肝腎虛虧,經絡閉塞。

【治法】壯陽補腎,養血化瘀,軟堅止痛。

【方名】補腎養血化瘀湯。

【組成】熟地30克,鹽杜仲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黃芪15克,淫羊藿9克,當歸12克,紅花9克,雞血藤30克,肉蓯蓉20克,狗脊9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骨髓炎

【辨證】跌打損傷,氣滯血瘀,感染毒邪,瘀毒搏結,深擾骨髓,腐敗化膿而成。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方名】升葛二蟲湯。

【組成】升麻30克,幹葛30克,生山楂30克,當歸30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骨質增生症

【辨證】肝腎不足,血脈瘀阻。

【治法】補肝益腎,填精益髓,活血止痛。

【方名】骨刺丸。

【組成】熟地黃60克,骨碎補60克,炙馬錢子60克,雞血藤60克,肉蓯蓉60克,漢三七30克,淨乳香30克,淨沒藥30克,老川芎30克。

【用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日服2次,每次1丸,溫開水或黃酒送服。

關節囊積水

【辨證】瘀血停滯,氣血運行受阻。

【治法】活血祛瘀,利水消腫。

【方名】加味通經導滯湯。

【組成】當歸9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獨活9克,茯苓12克,澤瀉9克,烏藥15克,紅花9克,穿山甲9克,陳皮3克,枳殼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肩關節周圍炎

(一)

【辨證】久傷入絡,筋肉失養。

【治法】活血養血,舒筋通絡。

【方名】舒筋養血湯。

【組成】當歸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雞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靈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絡6克,黃芪15克,細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寒邪祛瘀,痹阻經絡。

【治法】溫經散寒,化痰祛瘀。

【方名】陽和活絡湯加減。

【組成】麻黃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薑黃6克,淫羊藿1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製乳沒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三)

【辨證】肝腎兩虛,痹阻關節。

【治法】滋補肝腎,溫經通絡。

【方名】三痹湯加減。

【組成】羌活12克,黨參12克,秦艽10克,防風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黃芪15克,白芍10克,細辛2克,蜈蚣2條,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

【辨證】寒凝血滯,兼有氣虛。

【治法】溫經散寒,益氣活血。

【方名】肩凝湯加味。

【組成】黃芪30克,川草烏各9克,當歸30克,丹參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