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膀胱結石
【辨證】濕熱,瘀阻,虛弱。
【治法】利濕化瘀,散結通阻,補腎益氣。
【方名】尿路結石湯。
【組成】海金砂15克,金錢草15克,車前子10克,木通6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青皮10克,滑石12克,琥珀末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腸梗阻
【辨證】脾胃腸通降失權,中陽受阻,運化失司。
【治法】溫陽運脾,通降逐積。
【方名】溫陽通痹湯。
【組成】附子9克,炒山楂9克,細辛6克,大黃15克,代赭石30克,萊菔子(炒)30克,枳殼12克,川樸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劑,胃腸減壓後服。
膽道蛔蟲並發胰腺炎
【辨證】飲食失節,蟲積腸中,資生濕熱,熱擾蟲動,上竄膽道,肝膽失疏,橫逆犯脾,脾失運化,濕熱蘊結,阻滯氣機。
【治法】驅蟲理氣,清熱瀉脾。
【方名】膽胰湯。
【組成】柴胡9克,大黃9克,烏梅9克,川楝子9克,車前子9克,黃芩12克,枳實10克,花椒6克,檳榔30克,苦楝根皮30克,白芍15克,使君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膽結石
(一)
【辨證】肝膽濕熱鬱結,橫逆中土。
【治法】利膽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柴胡9克,太子參15克,白芍15克,金錢草30克,鬱金草12克,蒲黃6克,五靈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濕熱內蘊,積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方名】利膽排石湯。
【組成】製大黃9克,枳實9克,虎杖15克,鬱金15克,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
【辨證】肝鬱氣滯。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方名】舒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枳實1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虎杖根30克,銀花30克,生大黃12克,金錢草30克,茵陳30克,鬱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
【辨證】肝氣鬱結,木鬱化火。
【治法】疏肝理氣,清熱化滯,利膽排石。
【方名】清膽化石湯。
【組成】柴胡6克,鵝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錢草15克,金鈴子10克,黃芩9克,鬱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五)
【辨證】肝膽濕熱蘊結。
【治法】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理氣和營,止痛散結。
【方名】疏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黃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錢草15克,雞內金10克,川鬱金8克,炒金鈴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實10克,赤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六)
【辨證】肝膽氣鬱,濕熱蘊結。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
【方名】舒肝解毒湯。
【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陳皮20克,石斛20克,黃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連翹15克,金銀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錢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七)
【辨證】肝鬱氣滯,濕熱蘊結。
【治法】清熱,疏肝,理氣,通裏。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黃連6-12克,黃柏6-12克,黃芩6-12克,茵陳12-24克,鬱金12克,金錢草30克,貓爪草9-24克,大黃5-20克,法夏12克,西黨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八)
【辨證】氣鬱濕阻。
【治法】疏肝解鬱,清熱利濕,調暢氣機。
【方名】膽石通消糖漿。
【組成】鬱金15克,木香15克,黃芩15克,茵陳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須20克。
【用法】將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將餘藥經整理後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務使水麵高出藥材,經煮沸20分鍾(指沸後時間),過濾。濾液合並靜置沉澱24小時,再吸取上清液濃縮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鍾加防腐劑,過濾。濾液與木香提取液混勻,分裝於100毫升,每次飯前15分鍾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為1療程,停藥1周後進入下1療程。冷和平方。
(九)
【辨證】肝膽濕熱蘊結,胃腸實熱。
【治法】清熱化濕,通裏攻下,利膽排石。
【方名】三黃排石湯加減。
【組成】黃芩15克,生大黃15克(後下),山梔子15克,茵陳30克,金錢草50克,雙花15克,鬱金15克,木香10克,厚樸12克,芒硝10克(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
【辨證】肝經濕熱,鬱而化火,熱毒熾盛。
【治法】疏肝瀉火,化濕解毒。
【方名】肝癰瘍。
【組成】生地15克,丹皮10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澤瀉10克,青蒿10克,連翹10克,川楝子10克,薑半夏6克,車前子20克,雙花15克,生梔子10克,敗醬草12克,草河車10克,廣角粉3克(衝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蜂窩組織炎
【辨證】毒熱壅滯,發為臀癰。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內托。
【方名】加味解毒內托飲。
【組成】金銀花15克,蒲公英15克,青陳皮12克,連翹12克,赤芍9克,白芷9克,炒山甲9克,炒皂刺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肝膿腫
【辨證】裏虛熱盛,正虛邪實。
【治法】益氣養血,清熱解毒。
【方名】清熱化膿湯。
【組成】太子參15克,黃芪15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狗脊12克,公英15克,黃芩10克,皂刺6克,茯苓12克,雙花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肛裂
【辨證】陰虛津虧,熱結腸燥。
【治法】祛腐生肌,活血止痛,滋陰涼血。
【方名】輕冰散。
【組成】輕粉30克,冰片3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乳沒去油)。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120目篩。患者取右側臥位,肛門皮膚用新潔爾滅棉球消毒。自製竹簽(長12厘米,直徑2毫米,一端鈍尖,一端扁鏟形)並高壓滅菌。用簽扁端撮藥粉約0.5克左右,塗在裂口上,外敷少許無菌棉花,用竹簽尖端送至肛門內壓迫藥粉,再敷上無菌紗布2塊,用膠布固定。每次大便後用淡鹽水洗潔肛門,來醫院門診換藥。一般經5-7次治療即可治愈。
頜麵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辨證】風熱毒邪挾痰熱凝滯肌膚。
【治法】散風清熱,化痰消腫。
【方名】痰毒煎。
【組成】大力子15克,萊菔子15克,連翹15克,杏仁9克,薄荷5克(後下),荊芥9克,夏枯草15克,僵蛹9克。
【用法】上藥頭汁用水1500毫升煎沸後,文火熬15分鍾,取汁,二汁加水500毫升開後,文火熬10分鍾,取汁,將頭二汁混合加糖30克,濃縮煎至100毫升。兒童1日3次,每次20毫升,成人每日2次,每次50毫升。
化膿性乳腺炎
【辨證】熱毒內盛。
【治法】化痰開鬱,散瘀解毒。
【方名】栝蔞散。
【組成】栝蔞實60克,敗醬草15克,細辛15克,炮幹薑15克,薑炙厚樸15克,炒桔梗15克,人參15克,防風15克。
【用法】上為散,水煎服,不拘時候。
蛔蟲性腸梗阻
【辨證】蟲積結聚,壅塞腸腔,鬱滯不通。
【治法】通裏攻下,安蛔止痛。
【方名】烏梅承氣湯。
【組成】大黃9-15克(後下),芒硝6-9克(衝服),川樸6克,枳實6克,烏梅6克,川椒2克,川連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第1劑服後4-6小時未見好轉或無便意者,可加服1劑。亦可配合使用本方灌腸,以本方1劑,煎取300-500毫升,5歲以下灌300毫升,5歲以上灌500毫升。嘔吐不甚,腹脹不著,能配合治療者,不用插胃管,可直接口服。反之,則需插胃管,一是作胃腸減壓用,二是便於灌服中藥。
急性闌尾炎
(一)
【辨證】濕熱壅遏腸腑,氣滯血瘀,熱腐成膿。
【治法】清熱利濕,行氣活血,通裏瀉下。
【方名】金蒲湯。
【組成】金銀花30-60克,蒲公英30-60克,冬瓜子30-60克,大活血15-30克,木香6-10克,生大黃10-20克(後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病重者每日2劑,日服4次。
(二)
【辨證】小腸積熱成毒。
【治法】理氣泄熱,解毒散結。
【方名】闌尾炎效方。
【組成】陳皮10克,青皮10克,炒枳殼10克,連翹10克,雙花15克,公英15克,乳香12克,川楝子2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
【辨證】濕熱鬱積,氣血瘀滯。
【治法】活血行氣,清熱解毒。
【方名】化瘀解毒湯。
【組成】京赤芍12克,敗醬草50克,丹皮12克,蒲公英50克,金銀花50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當歸20克,桃仁0克,地丁30克,大黃10克(後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急性淋巴結炎
【辨證】肝氣鬱結,久而化火,煉液成痰,痰火上升,結於頸部。
【治法】散結消瘰。
【方名】獨味白頭翁湯。
【組成】白頭翁1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急性乳腺炎
【辨證】氣滯血瘀,乳汁結聚,蘊而成毒熱。
【治法】活血化瘀,清熱散結。
【方名】血竭瓜蔞湯。
【組成】血竭10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青皮15克,公英15克,丹參15克,瓜蔞50克,金銀花25克,柴胡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