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根莖類中藥材(續) 元人參(1 / 3)

根及根莖類中藥材(續) 元人參

(一)概述

別名棒棰、山參、園參。

為五加科人參屬人參[Panax ginsegn C.A.Mey.(P.schin-seng Nees)]的根,其葉也入藥,叫參葉。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功能:甘、微苦。微溫、補氣、生津安神、益氣。生產於吉林長白山脈、遼寧、黑龍江、河北、山西、湖北等地。

(二)植物特性

人參植株高33~66厘米,莖單一,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葉掌狀複葉,有長柄,基部葉最小,小葉橢圓形,邊緣細鋸齒,表麵綠色,沿葉綠有稀疏毛。傘形花序單獨項生,小花有4~40餘朵,淡黃綠色。莖的下端常分又,頂端有根莖,俗稱蘆頭。

(三)生長特性

人參喜冷涼、半陰半陽之處生長,耐寒,忌強光直射。栽培時需搭設蔭棚。參畦以上午8時前和下午6時後進陽光適宜,中午強光直射則會造成參葉焦枯。適宜在25℃以下氣溫中生長。森林腐殖土最適宜裁參,農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豬糞、堆肥等涼性肥料也可種植。要求柞、椴、棒等闊葉林地,土壤中性或弱酸性。農田栽參,前茬以種過禾本科及豆科,如玉米、高粱、穀子、大豆、小麥等地為好。根莖類作物為前茬不佳。栽種過人參的土地短期內不宜再栽參。怕積水,忌幹旱。

人參種子采下來就播種,要經過20~21個月才能發芽,經過8~9個月催芽處理才能發芽。因人參種子有胚後熟、生理後熟兩個過程,完成此過程需要一定的溫、濕度條件。在田間條件下,將種子播在5厘米厚土中,土壤濕度35%左右,從播種到種子裂口,土壤的溫度約為17~18℃左右為宜。此時土壤溫度由高到低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播種到種胚目視可見圓點為第一階段,此時平均溫度21℃左右;從目視種胚可見圓點到點到占乳的1/2為第二階段,平均地溫在17.4℃左右;第三個階段是胚占胚乳的1/2到裂口,此時胚乳仍繼續生長一個階段,再通過3個多月的低溫(5℃左右),至春季氣溫上升至11.8~15.2℃時,20天左右萌發率可達90%以上。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栽種人參的環境要求無水災、旱災、風災和凍害的地方。在平原地區地農田栽培人參,須選地勢高、土質疏鬆肥沃、保水力強、排水良好的土地。人參喜森林腐區質土,若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低,須在整地時添加有機肥料,使土壤肥沃、性狀接近森林腐殖質土。若以一般農田為栽培用地時,前茬以玉米、穀子、豆類、小麥較好;也可在春季播種玉米、豆類,夏季翻壓作綠肥,均施入1/3腐熟豬糞、腐熟落葉、綠肥(大豆稈節)、餅肥,1/3草炭,若土質嚴緊再加入適量細砂,與1/3畔麵上反複翻拌3次,使之均勻,然後做成高畦。在拌土時應於每平方米施入過磷酸鈣0.01~0.025千克以增加肥力,或每平方米施入豬糞2.5千克,老房土1千克,豆餅、過磷酸鈣各0.5千克,與畦土拌勻。山坡地栽培人參,應選擇坡度為5~25度高燥的緩坡,台地、山地一般20~30度為宜。坡度過大作業不方便,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宜選腐殖質較厚(13厘米左右)的土壤,有條件也應施入一定量基肥。

山地選好之後,進行場地處理。把喬木和石塊清除場地之外,然後把灌木、草貼地皮割下,均勻鋪在地麵上曬幹,四周圍打火道,選無風天,太空晴朗,點火燒,全部變成紅炭,滅火。用土埋或用水澆均可,這樣增加了磷鉀肥,也殺死了地下害蟲。增高了地溫和加快腐熟。

山地栽參有個原則:“頭戴帽,腰束帶,腳穿靴”,目的防止水土流失。按坡度陡坦,留出攔排水的攔水壩。所以燒完場地後定出排水壩的位置。一般每隔2000~4000厘米設一條蹬,寬100厘米,蹬的斜度與山地等高線的夾角以2~3度為宜,留做蹬的樹柱子,起固定作用。翻地時,定蹬的位置不翻。應把石塊。雜物等檢出來難到蹬的旁邊。做成壩形,起到攔水和排水的作用。

確定參畦的走向:主要還是利用阜陽、晚陽,躲開中午陽光直射。山地栽參畦的走向多是正南。正北走向,如果東西有高山影響,以稍偏西為好,南北兩坡,可順山做畦,東西坡坡度不大,雨水能順流,可以橫山或斜山做畦,特陡的山,斜山順山做畦,方向定好後,釘上標樁,撒白灰做標記也可以。參畦萬向的標準線,用羅盤儀或經緯儀測定。將儀器放在地的一端架設好,調節儀器上的度數與床位要求的度數相符,從鏡筒找標準杆位置,使之與羅盤儀十字線相重合,在標準點和羅盤儀重錘指點各插一個標樁,用測繩連接兩標樁,順測繩撒上白灰即成基準線。從基準線兩個端點做垂線即為端線。從基準線兩個端點起,沿端線方向,用測繩或尺碼杆量出畦串的寬度(畦寬和作業道寬度)插好標杆。將端線上相對應的兩個標樁,用測線連接即成與基準線相平行的中線。兩串線之間麵積即為~個參畦,畦的長短,根據地塊和地勢而定。

整地;用地頭一年翻耕土地,使用隔年上,夏秋兩季進行。播種地第二年7月翻耕。移栽用地9月翻耕15~20厘米深,交通不便的地方用人刨地,順著畦串用鎬或鐵鍁、鍬翻起來的上扣在畦申中間,堆成壟,進行風化。樹根全部刨出,並填平坑踏實防上積水。把土整碎。細之後堆放畦串中間,播種前或栽參前再倒一次土,徹底清除碎石塊、樹根之類雜質,做畦。我國栽種人參,采取西洋參栽法,一棚多畦,畦寬130~150厘米,二畦間距50厘米,作業道寬200厘米;一棚二畦,畦寬130~150厘米,相鄰畦間距50厘米,作業道寬200厘米;一棚一畦,畦寬120~150厘米,作業道寬150-200厘米,畦高均為20~25厘米。

在選地的同時應確定畦的方向。人參忌強烈日光直射,在參畦架設蔭棚後,原則上不使中午強烈日光直射參苗。參畦用高畦,高20~33厘米;畦寬以作業方便為準,一般為100~130厘米;畦長不限定,作業道寬為130~300厘米,應以能保持作業方便及通風為準。山地栽參,中國人參傳統栽培法都是在長白山、大小興安嶺。1998年,東北、江南發生特大水災和砍伐森林,直接有關係,今後再山地栽參,應注意水土保持。

2.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先育苗再移栽,多被人工栽培所采用。

(1)育苗

有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在3月中旬下種,秋播在10月下旬,所用種子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催芽後播種或不處理播種。春播則將種子催芽後播種;6月上旬(芒種前)可將隔年幹種子播種;夏播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將當年采集水種子播種,目前多采用這種方法。秋播種子也需催芽處理。

催芽處理方法有多種,使種子在適當溫度及濕度條件下完成其種胚後熟階段,加速其發芽。現介紹兩種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