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讖語出世(1 / 2)

天荒地老終有時,地裂山崩幻象生。

亙古長懷英雄誌,最是一道忘我情。

話說在中原大地,坐落著一座羅刹國。建國五百年,興盛不衰。那國君名曰羅弛,國號宣德。仁德賢惠,心聰目明,在位幾十年,將羅刹國治理的臣賢民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安生,天地間一片祥和。

下有兩位皇子,大皇子羅天,年方十五,自小通讀古書,深閱奇經,頗有經天緯地之才。二皇子羅胤,年方五歲,聰明伶俐,乖巧喜人,深得皇上歡心。

一日,朝門外來一過方遊客,粗布青衣,頭戴一頂道帽,手拿一把九尾折扇,翩翩然如神仙下凡。徑看皇宮中隱隱青氣,片片低嚎,陣陣欲衝天際。幸又有一層淡淡的黃暈裹挾其外,使得不可而出。不禁伸指一掐,大驚,此妖邪出世、破家亡國之象也!但天機不可泄露,自己也不敢輕易告知破解之法。欲轉身離去,又想到黎民必然由此淪入受難之道。自己修這百年道行又有何用?心念一動,不如我且入朝細看一二,如當今聖上乃賢明之君,當奮死一報,若那皇帝是個糊塗昏庸之輩,立時就走,豈不省的自己左右為難?空留遺憾?計議已定。就要入朝麵聖。原來這道人百年不曾出山,故不知當今聖上乃是聖君。

那守衛自是不能放過。沒奈何時,忽心生一計,時皇上正在早朝,聽取各地民生。正在那批改奏折之際,耳邊忽聞隱隱之聲:“天有異象,地生黑津。妖魔邪道,輩出之時。聽我法旨,可保無虞。”心下納悶,抬頭看時,廊上並無異象。遂問道:“諸卿可聞唱經之音?”廊下大臣麵麵相覷,均答未聞。那聖上也不在意,以為錯覺,仍舊批閱奏章,沒一會,又是一聲經道:“世龍世龍,何苦不逢。不聽吾言,如何的生!”聖上抬頭看時,仍無異象,心下詫異,此莫非鬼神在我耳邊說話?那皇上本來心思縝密,聰慧無比,忽心機一動,著傳聲官道,“速去宮門外看可有人否!”

傳生官不敢有誤,急跑至宮門看時,隻見一人青衣道帽,鶴顏仙骨,料知非等閑之輩,遂問道:“先生可有事在宮門徘徊?”

那人一看有人來迎,打了一個稽首,肅然說道:“貧道乃遊方散人,路過此地,看的一些異象,要麵見皇上,稟報詳情。望公公傳引。”

那傳令宮道,“如此,稍等。”遂進入內殿告知陛下,如此如此。那皇上聞言道:“速速請仙人上殿。”

聲聲傳音,徑至宮門門衛,遂開門引道士入內,隻見他整衣肅容,緩緩步入大殿。看那皇上時,雍衣貴容麵相慈,頭戴琉璃正危襟。坐在龍床上,低頭批閱奏折,兩旁執扇宮女輕搖竹扇,殿下重臣站列齊整有序,恭敬有加,華服品帽,巍巍刹剎。好一副大國風貌。

走上前去,並不下跪,隻深深一躬道,“小道輕生參見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邊上早有大臣斥道:“大膽,見了聖上竟然敢不下跪,不想活了麼?”

輕生斜瞄一眼,並不答話,隻淡淡一笑,羽扇輕搖,目視皇上。

皇上此時抬起頭來,見這人鶴顏仙骨,雙目炯炯有神,知非常人。心下也不惱怒,隻道:“適才可是你在朕耳邊唱經來著?”

輕生道:“正是在下。”說罷不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