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天地間——《祈求》一文賞析(1 / 2)

活在天地間——《祈求》一文賞析

鷹,翱翔天地間的精靈,自由、力量的象征。毛澤東《沁園春·雪》中的詩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曾使多少人熱血沸騰,躍躍欲試。鷹的生命在天空,鷹的理想在天空,鷹的靈魂在天空。散文《祈求》卻讓我們看到被束縛的鷹的痛苦、無奈和反抗,它對自由的渴盼,強烈的生命尊嚴,令人肅然起敬。

文章高妙之處在於通過對兩隻鷹的對比描寫,表現了生命自由的可貴、生命尊嚴的可敬、靈魂將逝的可悲。呼喚尊重生命,增強生命意識,透視出一種人生哲理。公園裏,兩隻鷹並立於鷹架上。那隻“蒼老”的鷹,“羽毛零亂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鐵鏈,它埋頭翅間”,“羽毛零亂而支楞突兀”顯示出它失去自由後的反抗。它是野生的,曾有美好的夢想,搏擊長空的輝煌。它無畏、凶猛,不讓自己活在“溫暖與安樂”中,甘願接受風雨的洗禮,在與風雨抗擊中實現生命的價值。“粗大的鐵鏈”隻能拴住它的身體,卻拴不住它的靈魂,止不住對自由的追求,滅不了生命尊嚴。一次次挑逗激起它一次次反抗。麵對扔過來的香蕉皮,它猛地昂起頭,“眼中淩厲”、“閃電般地直掠下來”,更是聳翅、掙紮,發出低沉的鳴音。顫抖中藏著憤怒,藏著無畏的抗爭、不屈從的意誌。它不吃東西,無法養活,是它不願苟活,它知道生命把握在自己手中。“不自由,毋寧死”,倒吊在鷹架上,靜靜死去。死得悲壯,帶著夢想、榮耀和驕傲,利爪直指天空,高傲地離開。死的是軀體,不死的是尊嚴。它雖蒼老,但有一顆“年輕”的有活力的心。相比之下,那隻體貌“年輕的”鷹,由於是人工孵化,“一生未曾飛翔”,沒有自由的體驗,長期的人類馴化,使它的心漸漸老去,靈魂將逝。它“目光遲滯”、茫然,麵對同伴的不幸,隻是展翅站穩,無動於衷。它心裏已被拴上一條無形的、威力無比的“鐵鏈”。它無法擺脫對人類的依賴,漸漸失去鷹的個性。也許蒼老的鷹的反抗、不馴能給它一點啟示,“茫然的目光”中有點渴求——渴求飛翔,但它沒有飛翔的機會,沒有獨立生存的體驗,可能屈死在人類的“愛護”中。作者發出沉重的祈求:“給鷹一顆翱翔的心,讓高飛的靈魂永不沉淪。”這是對生命意識的呼喚,也是對人類漠視生命尊嚴的譴責。

隻有經曆過、體驗過,才懂得生命的美麗,自由靈魂的可惜。不僅鷹如此,人更如此。本文還通過三個不同年齡,有著不同經曆的人對鷹的不同態度的對比,表現不同的人生感悟。小孩“無知”,涉世未深,沒有經曆風雨洗禮,如一張白紙,難以體察生命的真正內涵,對自己幹的蠢事感到“得意”,對鷹的反抗感到氣憤。我——一個正經風雨洗禮的人,正體驗著生活的各種滋味,對世事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對小孩的妄舉加以訓斥,對鷹的不幸感到悲愴,為它的抗爭感到震憾,為之落之,為之祈求。長城上的老畫家,已飽嚐太多的生活苦難,對人世間的一切大徹大悟,對鷹不再是崇敬,而與之合一。那雄鷹起伏振翅,欲破空而上的強勁英姿,爆發的那種壓抑已久的力量,也許就是老人滄桑一生、挑戰命運、永守氣節、頑強不屈的人格宣言。鷹即是人,人即是鷹。他的夢想,他的奮鬥已寄托在鷹旗上,在陽光下一起放飛,自豪、悲壯。

本文的價值遠不隻這些,更讓我們從鷹的身上得到人生的啟迪。兩隻鷹的遭際顯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曆程,兩種不同的人生價值。活如“蒼老的鷹”,有夢想、追求,一生的磨難,煉就獨立的個性、不屈的品行、高尚的靈魂。有遨遊世間的自由,有搏擊風雨的榮耀。無畏、奮爭,有尊嚴、不苟活。做真正的天地英雄。活如“年輕的鷹”,一生安適、無憂,順從別人的意誌,聽從命運的擺布,屈從世俗的權勢,仰人鼻息。冷漠,茫然,喪失人格尊嚴,無法品味做人的滋味,空有人的軀殼。作者不僅為鷹祈求翱翔的心,更為人類祈求為人的價值。縱觀中華民族千年曆史,多少英雄豪傑、仁人誌士,為了獨立、自由,曆經艱難,不屈不撓,頑強鬥爭,贏得做人的尊嚴,贏得中華民族的尊嚴。有傷痕累累而永不倒下的長城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