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恐怖情人節4(1 / 2)

表皮是皮膚的淺層結構,由複層扁平上皮構成。從基底層到表麵可分為五層,即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

1.基底層:位於表皮的最深層,借基膜與深層的真皮相連。基底層的細胞分裂比較活躍,不斷產生新細胞並向淺層推移,以補充衰老、脫落的角質細胞。因此,也稱生發層。

2.棘層:位於基底層的淺麵,由4~10層多邊形細胞組成,細胞較大,由許多棘狀突起,胞核呈圓形。

3.顆粒層:位於棘層的淺麵,由2~3層梭形細胞組成。胞質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質顆粒。普通染色呈強嗜堿性,胞核較小,染色較淡。

4.透明層:位於顆粒層的淺麵,由2~3層無核的扁平細胞組成。胞質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質,它由顆粒層細胞的透明角質顆粒變性而成。

5.角質層:位於表皮的最淺層,由幾層到幾十層扁平無核角質細胞組成,細胞質內充滿嗜酸性的角蛋白,對酸、堿,摩擦等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角質層的表麵細胞常呈小片脫落,形成皮屑。

鑒證人員從現場移走凡斯和伊芙的屍體前,將套在他們身上的垃圾袋脫下來的時候,十分小心,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損失破案證據,於是他們從特定的位置將塑料袋割開,以免破壞袋子或膠帶上可能會有的潛伏指紋。然而針對垃圾袋和膠帶的平滑麵進行指紋采集,鑒證人員卻毫無發現。現在出現了很大的難題,針對羅伯和傑夫對於犯案凶手的截然不同的說法,目前警方手裏握有的證據隻有彈殼、血液噴濺跡、指紋不明的凶器和毫無指紋跡證的塑料袋,均無法確立兩兄弟與殺死雙親有直接關聯。少了17歲的羅伯或14歲的傑夫涉案的鐵證,本案很可能不成立。

為了偵破案件,鑒證人員隻好利用逆向思維,朝不可思議的方麵思考,現在嫌疑犯就在眼前,可是警方卻苦無方法取得證據。華勝警探拿著一卷膠帶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他想要從現有的證據中找出蛛絲馬跡,他將膠帶的一頭剝開,再粘上,剝開,再粘上,就這樣來來回回,忽然他發現自己的指紋粘在了膠帶粘的一側,華勝想到,固然凶手把膠帶外側滑麵擦拭幹淨,沒有留下任何的指紋,但是膠帶粘的那一麵是否可能采得指紋呢?這一發現似乎成了他破案的唯一希望。他趕緊趕到鑒證實驗室去找伏爾博士。現在他們的問題是如何取得證據,或是如何知道確切的案發狀況。膠帶粘麵不僅僅會留下犯案人手指上的油漬或皮脂,它會拉掉一層手上的上皮細胞,所以各種膠帶的粘麵上多會留下指紋。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在不破壞指紋本身的情況下,如何從粘麵移出凶手留下的指紋。這一難題就交給了鑒證犯罪科的主任伏爾博士。

伏爾博士很快想到了解決的辦法,因為膠帶是一圈圈纏繞在塑料袋外表層上的,粘麵衝裏,如果硬把它們揭開,有可能會破壞指紋,因此伏爾博士想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冷凍膠帶。首先,用保麗龍當冰桶,把液態氮倒進去,然後帶著耐低溫手套,把要從膠帶上麵移除的一段膠帶放進去泡液態氮,膠帶在5秒內就會結凍,就能輕鬆地把膠帶撕下來。取出後把膠袋放在一旁讓其起霧,然後塗以生物染料,或使用所謂的黏膠麵指紋粉末,這會黏住留下的指紋上皮細胞,就能采得指紋,並加以比對。隨後偵查員立即將膠帶上的指紋比對羅伯和傑夫的指紋,發現他們的指紋和在膠帶粘麵上取得的指紋完全吻合。通過比對送交實驗室垃圾袋上膠帶的指紋,警方認為兩人均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