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改思想
素質教育是全麵發展的教育,而新課改正是圍繞著這一發展目標應運而生的,而要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就必須首先改革課堂教學,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轉變教師觀念,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培養學生的各方麵的能力。而我們校推行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因為是一種教學結構模式,因而,在許多方麵為教師在教學中貫徹課改理念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下麵我們就課改精神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結構模式之間的一致性、如何促進學生發展、語文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來看,模式與新課改所提倡的精神是一致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教學提倡教師是高速公路的引橋、路標,能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前進的速度和坡度,能讓學生認清正路與岔道。其主要作用體現在一個“導”上,教師教學的成功與否就在於是否讓每一個學生都走上了正路,都找到了適合自己前進的速度和坡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是是否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了進步、有了成功的體驗。而新課改提倡教師是學生全麵發展的關注者,應對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負責,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方法去促進學生發展,隻要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法都是對的。隻要仔細分析就可以看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教學中教師正是要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現狀,製定能讓每個學生都能進步的坡度和速度,認清學習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發展的。模式提倡的正是新課改精神的具體體現。
進一步說,新課改提倡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求教師要積極的旁觀,認真的聽,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教學則是先提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的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再規定時間內自學相關內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在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發現問題記下來,整理學生出現的問題,再集中解疑。發現學生學生集體性的問題,教師加以指導,給學生撥雲見日的感受即可,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的學習。在解疑教學中教師決不就題講題,或隻找出答案,而是尋找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預防應用時可能出現的毛病。教的方式,提倡“兵”教“兵”教師隻做必要的補充。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活動的監控者,是學生自學、思考時的參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必然產生自己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必然產生精神的愉悅和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新課改是一種思想理念,在它的指引下,教育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關注點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是這兩者的最主要的結合點,也是理念精神的具體體現者,隻要教師認清自己的角色,那麼我們的教學必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完美教學,也必將是體現新課改精神的成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