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李煜和趙匡胤的假象(1 / 3)

就在李璟去世以後,位置就傳給了李璟的第六個兒子,那就是李煜了。至於為什麼選李煜作為繼承人,這曆史也沒有個明確的答複,說實話,李煜當時是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無論詩詞都有一定的造詣。這樣的李煜在南唐是很有名氣的,稱得上是個當之無愧的南唐大才子了,並且那是人見人愛啊。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

可以說得上李煜的行為作風,那是很像李璟的父親徐知誥所重視的那一類人才,簡直就是如出一轍。正因為李煜的文化造詣特別地像李璟的父親徐知誥所欣賞的那類人一樣,所以李璟也想當然的認為隻要像父親徐知誥一樣的人,就是個人才。隻要是在文學方麵有造詣的人才,那就是治國的人才。於是就這樣,李璟想當然的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那第六個兒子,他就是在南唐文化造詣最高,人氣最旺且是個百年才能一遇的人才——李煜。但就在李璟死後,把皇位傳給李煜,至於李煜在治國方麵還是繼承了其父親李璟的那些治國方略,可以說李璟死後,李煜的治國方略就是在‘蕭規曹隨’了。

李煜覺得自己就是曹參,而父親李璟就是蕭何。他覺得自己作為兒子肯定是不能超過父親了,既然不能超過父親那就是說自己不如父親了,既然不如父親那就最好什麼東西都別動最好。於是什麼都不動的李煜就把李璟在世時的東西都照搬下來,就像曹參做了丞相一樣,把蕭何在世時的條例全部照搬,一個都不改。當漢惠帝問起曹參的話來,曹參就說自己不如蕭何,而惠帝你也不如高祖,因此在高祖蕭何時期定下的那些條例規矩,我們還是什麼都別動好,也許會越改越亂、越改越糟了。於是惠帝想想後,覺得曹參說得也很有道理,便不再總是去問曹參為什麼白白做了個丞相的位置,卻什麼事情都不幹了。

其實在當時的西漢初年,曹參說的這‘蕭規曹隨’那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那是漢初是經曆了太多的戰亂了,自秦末以來中華大地那是風雲四起,以及滅了秦王朝以後的楚漢相爭更是打得慘烈啊,比如項羽那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以及後來的彭城之戰,光是這兩場戰役的死亡人數加起來就不下百萬人,大家可要聽仔細了啊,我剛剛說的是‘死亡人數’而不是‘傷亡人數’,而秦朝始皇的全國人口統計是兩千萬人口,也就是說光這個‘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短短的兩場戰役全國就死亡了二十分之一的人口。難怪人人都說項羽是霸王,果真是個打仗的大霸王,這兩場戰役其實都是項羽打下來的,我這還隻是拿出了項羽那最典型的兩場戰役,而像其他大大小小的戰役更是不計其數。

於是項羽這個響當當的名號是當之無愧的——西楚霸王!什麼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表達了項羽作為楚人要滅掉秦國的決心,決心很是堅定啊)!什麼力拔山兮氣蓋世(力氣大得無人能敵)!什麼巨鹿之戰、破釜沈舟,五萬楚軍大破四十萬秦軍(嚇得一直在作壁上觀諸侯聯軍隻好跪著去見項羽,連頭都不敢抬一下)!什麼火燒阿房宮,大火連燒數日(哎~~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裝修最豪華的宮殿就這麼被項羽一把火給燒掉了,真是個曆史的罪人啊)!什麼彭城之戰,項羽的三萬精兵大破劉邦的諸侯聯軍五十六萬(畢竟這一戰那是相當的慘烈啊,漢兵落入睢水十餘萬,睢水為之不流)!什麼垓下之圍,四麵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其實項羽真的還不錯,可以說是個當之無愧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就連死都死得這麼節烈,估計很多女的都喜歡項羽這樣的男子漢了)!

從這點來看,項羽真的是個頂天立地之人了,但是我真的可以打包票,那就是項羽當了皇帝以後,一定是第二個秦始皇。畢竟在項羽之後的暴力行為,像坑殺秦軍俘虜啊,殺掉不滿意的臣子啊,火燒阿房宮啊,刺殺楚懷王啊,打仗殺人就像在田裏割草啊這些都是項羽殘暴的表現。所以作為一個鄉長、村長出身的劉邦,在打敗項羽的時候肯定是下了很大功夫,吃了很大苦頭的。畢竟鴻門宴上的劉邦就是死裏逃生,而且被分到漢中去做漢王,那也是個蠻荒之地。最主要的還是劉邦會用人啊!像張良、蕭何、韓信就是打天下的頭號功臣,而剩下的像周勃、陳平、曹參、夏侯嬰這些人也是難得的人才啊。而項羽有一謀士範增卻不能聽其言,畢竟其他的人都是些武夫罷了,這不會用人是項羽在楚漢相爭失敗且被迫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的最大原因了。所以在劉邦把項羽逼到烏江邊上,徹底打敗擊殺項羽的時候,在那時候中原肯定是一片廢墟,國力大損,樣樣都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