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有追求(2 / 3)

這些熟手一般都是在村裏鄉裏做流水席的,別看工作地點差,經驗可十分豐富。但是這種民間廚師古往今來都一樣,平時是農民,有活幹了才是廚子,缺少的就是“錢”跟“穩定”。舒眉家的夥計待遇好是全陌香都知道的,有工作有衣服鞋襪帽甚至有房子有土地!這不正是熟手們夢寐以求的嗎?最近葫蘆島的翻天變化更是令所有人都向往島上神仙般的生活工作。何況舒眉還放出話來——以後島上人的孩子都可以免費入學堂。這樣的好條件,讓來自民間的熟手們都恨不得立刻施展出自己的終身絕技,來個技壓群雄脫穎而出。不過熟手很快發現,要留在島上並不容易。在這個地方工作,考驗的不僅僅是廚藝。

“這個叫做削皮刀,是這樣用的。筐子裏這些‘土豆’都要削了皮後切成丁或者絲。”一個女管頭教眾熟手。

都說舒眉家男女一致,可是熟手們首先看見女廚子的時候仍有點不適應。到現在才明白,舒家的女廚子也是身懷絕技,懂得很多“技術”會用很多稀奇的東西。

“這個是水龍頭。這樣一開,便有水流出來。”女管頭教著。

眾熟手跟所有人一樣——眼睛都直了。這也太神了吧。許多廚子都往水龍頭的下麵看,怪了,沒有井啊!

“這個叫做不鏽鋼整體電蒸屜。這些盤子是用來煮飯、蒸包子的,這邊是消毒各種碗筷。這樣一按,蒸飯的籠屜就會出來。端的時候要注意,免得燙到手。”女管頭按亮電蒸屜上的按鈕。

燈一亮,許多熟手都往後退了一步。

卻看見一個蒸屜彈了出來。裏麵白花花的都是精米煮的飯。

“這一盤是已經蒸好了的。你們嚐嚐看。小心,還有些燙。”女管頭說。

於是眾人顧不得燙,都湊過來品嚐這怪物吐出來的米飯。“真香,很韌!”,“比撈飯好吃!”眾熟手讚歎。

在唐朝,大部分地區的米飯跟後世咱們常吃的米飯製作還有點區別。一般人家都是在柴火上架起或者幹脆吊起一個陶罐鍋、鐵鍋。然後將米(通常是大米小米混煮,依家境而定),一邊煮一邊攪和,煮到七八分熟了再把米飯撈出來放進一個盆子裏蒸到熟。至於米湯,那也不能浪費了,可以拿來喝,或者燙點野菜。這種食用方法至今在東北的許多地方都有保存。

所以,當唐朝的熟手們吃到電蒸抽屜裏的香韌米飯時,還是覺得十分新奇的。

“好吃啊!”熟手們感歎。同時心裏在想,“乖乖,這個地方,連米飯都這麼好吃,自己要選上恐怕有壓力啊!”也有人想“怪不得聽說在和島上的人一天要吃三頓。”

沒錯,在這裏做事,考驗的還有接受能力。

“再嚐嚐這個鍋裏的菜。這個也是少見的。名叫‘西紅柿炒蛋’。西紅柿可是隻有咱們這有,不瞞各位說,咱們家掌櫃每隔兩天就會給淮安王爺送一份過去嚐嚐。王爺可喜歡這菜了。旁邊有‘一次性筷子’,大家可以嚐嚐味道。”女廚子說。

熟手們看見西紅柿炒蛋時還看不太熱,為什麼呢,紅紅黃黃也算不得十分漂亮好看,紅的爛爛的,雞蛋也是亂七八糟的形狀。就是不知道這紅的究竟是什麼(注:番茄於明朝始見記載)。

“嚐嚐。”女管頭說。

於是有人大著膽子嚐了一口。一有人動手,其他人便不會客氣。

“好吃!”眾熟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