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用博喻嗎
先看下麵的一段文字:
“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與們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床大棉被,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像雄師,像奔馬……”(《看雲識天氣》)
這段文字用了博喻的修辭方法。所謂博喻,就是運用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比喻描述同一種事物的修辭格。
在我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詩詞文章把博喻運用的十分出色。賀鑄在《青玉案》中有這樣幾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作者以煙草喻愁情之多,以風絮喻愁思之亂,以梅雨喻愁之多而亂。從空間上看,城裏城外到處都是,從時間上看,自春三二月到黃梅時節無時不在。作者運用博喻,道盡了愁情,令人拍案叫絕。
最動人的還要算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灘。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斷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這裏,作者以“如急雨”、“如私語”、珠“落玉盤”、“間關鶯語”、“幽咽泉流”、“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如裂帛”組成了一組博喻,不僅寫出了眾音的繁雜,也寫出了樂聲的變化,不僅寫出了樂聲的輕柔尖細、清脆圓滑,也寫出了樂聲的剛勁有力、宏大驚人。正是作者運用了博喻來描述琵琶聲,才喚起了讀者的聽覺經驗和無盡遐想,讓人沉浸在無盡的藝術享受中。
不難看出,運用博喻,能夠多方麵、多角度地描繪事物,使所表之意,所抒之情得到透徹的說明,從而產生淋漓盡致的表達效果。用好博喻,最重要的是要有獨特的生活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比如“水”,是最常見的事物,在你的生活閱曆中,有過獨特的感受嗎?
它讓你想到了什麼?我們不妨看看朱自清先生《綠》中所寫的“水”:“她鬆鬆地皺纈著,像少婦拖著裙幅;她滑滑地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隻有清的一色——但卻看不透她!”梅雨潭的水給了作者獨特的感受,令他浮想聯翩,由水的波紋想到了少婦的裙子,由水的光滑明亮想到了雞蛋清,由水的純淨想到了溫潤的碧玉。讀著文章,我們不由讚歎起來,讚歎那裏的水,也讚歎作者所寫的文章。
當你麵對漫天飛舞的大雪,當你經曆傾盆而瀉的暴雨,當你頂著似火的驕陽,總之,當你為某種事物怦然心動的時候,請你拿起筆來,試一試,用博喻表達你的獨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