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的變換和選擇辭格的綜合運用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恰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
(二)結構:
比喻的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組成。
(三)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
1、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不能構成比喻。一個句於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有沒有喻詞,下列幾處情況,雖有喻詞,但不是比喻。
①同類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親。
②表示猜度。例如: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當看到這條紅領中,我就仿磚置身於天真燦漫的少年時兒。
④表示舉例的引詞。例如:社會主義的中國,在黨的陽光照耀下,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像雷鋒、焦裕祿等。
2、甲乙之間必須有恰似點。
(四)比喻的種類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聯結,有時後麵還有“似的”、“一樣”等詞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葉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喻征都出現,中間用喻詞·,”是、成了、變成”等聯結,有時暗喻不用喻詞。暗喻的典型形式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時候,烏雲四合,層巒疊蟑。
除此暗喻還有許多變體值得注意:
①本體和喻體是並歹、關係。例如:從噴泉裏噴出來洋,(“花”修飾“海洋”)
②本體和喻體是注釋關係。例如:我愛北京——祖國的心髒。
3、借喻。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為甲代乙。例如: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元豪傑怕熊嬰~傅喻。連用幾個比喻共說明一個本體。例如:
這種下筆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緊不過的了,正如蓋房子首先要打好圖樣,作戰首先要訂好計劃一樣。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
比擬
(一)概念:
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和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幾種形式。事實上,前一種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後兩種形式則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種類:
1、擬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裏跳躍著。
2、擬物。例如: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
(三)比擬的作用:
1、色彩鮮明;2、描繪形象;3、表意豐富。
(四)運用比擬應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五)比喻和比擬的不同點。
1、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摸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
2、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一般不出現;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現或不現,而喻體必須出現。)
借代
(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方式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種類:
1、用事物特征代本體事物。例如:紅眼睛原知道他家裏隻有一個老娘……
2、具體代抽象,例如:槍杆子裏麵出政權。
3、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4、形象代本體。例如:上麵塵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
5、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同元寫處,月光如水照紹衣。
6、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結果)
7、資料代本體。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簡代繁;2、以實代虛;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四)運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須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對於所借代的事物一般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事物不能同時出現。
(五)借喻與借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相同點:它們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
2、不同點: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力本體,其隻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即要求借體和本體的某些方麵的相似。借喻可改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誇張
(一)概念:
誇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麵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二)種類:
誇張可分為三類,即擴大誇張,縮小誇張,超前誇張。
1、擴大誇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誇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的誇張形式。例如: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麵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3、超前誇張:在時間上把後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的誇張形式。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茵,就嗅出白麵包子的香味來了。
(三)誇張的作用:
1、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四)運用誇張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誇張不是浮誇,而是故意的合理的誇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生活的根據。下麵運用的誇張腳下地球當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幹。
第二,誇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否則會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誇張。
第三,誇張要注意文體特征,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誇張,以免歪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