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鍍金時代
中國2013年第一季度GDP數據是7.7%,遠低於市場預期,但真不出人意料。研究中國過去幾十年經濟、社會、政治變化的學者通常有時空錯亂的感覺,因為這段曆史演進的速度太快了,很難找到一個準確的參照係,有時覺得像1830年前通過圈地運動完成工業化的英國,有時像1920年代自由市場暴露出重大缺陷的美國,有時又像1990年代即將在地產泡沫中崩潰的日本。30年壓縮了近代市場經濟近200年的悲歡離合和生生滅滅。但現在我確信那是一個“鍍金時代”——成長是真實的,泡沫也是真實的,霧霾和漂流豬也是。
經濟之所以在下滑,除了外部需求的羸弱外,反腐是一個明顯的短期影響因素,但反腐行動不僅僅是壓製了白酒或者鮮花等“奢侈”的消費,這應該不過是開始。近期最高檢表示要抓一批大案要案,聯係到監管部門對某些債券部門的突襲,估計很快更多隱秘的重大利益鏈條將會暴露出來,而這次將影響的是融資,進而是投資。這也是市場已經老生常談的換屆周期帶來的一輪新的GDP錦標賽和投資狂潮這次為什麼沒有真正發動起來的原因。
但我們感覺並不是簡單的利益清洗,更為重要的也許是這次將配合真正的長效機製的建設,一旦全口徑預算納入人大監督體係,那麼重大工程建設、土地財政和國有資本運行將會全麵暴露在陽光這最好的殺蟲劑之下;而另一方麵,根據國務院的機構職能轉換時刻表,2014年6月底前將出台並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製度,2014年底前將完善金融賬戶實名登記製度。這些都將被市場理解為是陽光法案的技術準備動作,那麼結論就是——這次可能真的不同。
實際上理論研究業已證明,中國地方政府增長競爭除了GDP錦標賽機製以外,還有一種所謂的爭寵機製也在發揮效力,這兩個機製是相容的,上一級的決策偏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執行層覺得上一層的目標函數真的偏向結構調整,他們也會逐漸適應起來,不再以速度作為唯一的決策目標,或者降低其重要性權重。當然必須承認,這需要時間。
因此短期內來自貨幣的約束將變得更為顯著起來,結合四部委463號文(製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銀監會8號文(清理銀行非標產品和理財通道)、10號文(加強地方融資平台風險監管)等動作來看,我們感覺政府的腳已經從油門放回刹車上了,未來放鬆大搞基建的可能性不大。而一季度6.16萬億的社會融資總量、15.7%的M2,可能更大概率是高潮的結束而不是新刺激的開始,是一種類似提前過戶的政策規避行為的集中反映。這意味著,在接下來三個季度中,流動性子彈將受到更多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