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語文新課標的一些憂慮(1 / 2)

實施語文新課標的一些憂慮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打心底裏渴望語文課改革(當然,語文課改革已實施了多年),但到頭來總還是覺得雷聲大雨點小,語文教師在實施改革過程中舉步維艱(也許不僅是語文科),總有種換湯不換藥的感覺,久而久之,也就覺得語文課越教越不會教了。而今,實施新一輪的改革(實施新課標)也就難免有些憂慮。

一、語文素養,特別是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年兩年便形成的。實施新課標教師觀念要轉變,這是無疑的。但我們覺得關鍵還是在於領導層的評價觀念和相應的評價機製要轉變。試想,這邊一線教師大膽熱心地改革、嚐試,(隻是嚐試,結果誰也難料),那邊卻用每個單元、期中、期末考試的分數來評定你(這與評優、評先、獎金晉升掛勾),那誰敢“輕舉妄動”呢?如果你的班考試分數在級中排名最後的話,你在領導麵前也就不好講話了;如果分數是在全鎮排名最後,或與鎮平相差較遠(5—6分以上),則在學校教師的大會小會上都會受到不定期的,不同程度的,或明指或暗指的批評、責罵。甚至被指為“千古罪人”。到時就更抬不起頭來。更可怕的是領導為政績而想到你在拖他後腿的時候(麵臨著被調職、調崗或被解聘的危機),那時的心情真不亞於柳宗元被貶永州時的心情啊!

教育主管部門評價教師和學生時沒有認真考慮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在軟硬件配置及生源素質方麵的差別,對學校慣於以統一標準下達教學指標,甚至盲目地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們真懷疑這些領導們(或某些教育家)真的在最差的學校(特指學生思想和社會背景都較複雜的學校)任教過嗎?學生動不動就打架鬥毆,且時有打老師的學校呆過嗎?在這樣的學校裏從教幾十年難道就真的沒有一個教不好的嗎?咬定“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口不鬆的話,實在是傷透了普通學校一線教師的心了。不信可作調查。

雖然領導也在喊功過、創新,但他們評價老師的標準、方法沒有改革創新。如斯境況,教師為保飯碗、名譽、利益,也就隻有“好漢不吃眼前虧了”。因此,學科改革創新中最大的阻力還是評價觀念和評價機製。

二、改變學生的“零思考”狀態和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不隻是一線教師的責任。就我們個人來說,我們極力推崇語文教學應營造思考情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多維性思考。但我們的統測統考試題卻未能完全改變“零思考”的狀態,未能完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如統測統考題中的選詞填空題的某些選項,較死板的遵循原文原作的用詞,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人體驗,給予學生多維思考的機會。說真的,學生的觀察、描寫用詞未必就不如原作者。作為指揮棒的統考試題改變促進語文教學觀念、方法的改變,全麵實現新課標理念,將起到決定實的作用。

三、“多讀書,讀好書”困難重重——農村學校要創設“多讀書,讀好書”的機會實不容易。要“多讀書,讀好書”無非通過兩種途徑:一是購書;二是到圖書館。

學生自行到書店購書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農村學校多地處偏僻,遠離城鎮中心區,去一趟書店不容易,往往須家長陪同,就算想買,也是囊中幹澀呀!一個農民家庭,一般都有兩個子女讀書,光靠幾畝田,能有多少收入?現在的書價比天高,能買兩回,買不了三回,不是不舍得,是負擔不起啊!假期裏,我們到書店為兒子買了幾本課外讀物,就花了一百一十元。試問,純粹的一個農民家庭有多個一百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