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土東域有一跌宕起伏連綿近萬裏的山脈因形似臥地而睡的佛陀而得名臥佛山脈,名字雖神氣,但無出奇處,可這臥佛山脈的名氣卻大得出奇,可謂聞名遐邇,原因就在於其盡頭便是古今第一至尊世家古家重地,有那麼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靈粗鄙來講,也就是名了,隻是佛山就道而名,不是天大的諷刺又是什麼?聽說古家與佛門執牛耳者佛光聖地關係可不太融洽,再聽說古家重地原本可不在臥佛山脈附近,是後來才遷居此地,打臉嫌疑頗為嚴重,這其中有什麼秘密也無從知曉了,但世人隻知佛道之爭,最終是道門贏得了勝利,佛門依約遷往神荒無垠沙洲,隻是更大的諷刺就在於這“天土”二字。天土本取自佛教典籍,意為西天極樂之土,在太古時代,天土大地本是佛門聖土,虎踞於此萬餘載,信徒千千萬萬,香火鼎盛不息,但由於一場佛道之爭,輸得委實慘烈,這才被迫落遷居神荒大地,如今這西天淨土有道無佛,這一巴掌打得實在是響亮無比。
當年的佛道之爭,天土古家可謂出力最多,扇臉也是最嚴重的一個,佛門那些個聖僧神僧的真是脾氣好到任人打得鼻青臉腫都低眉順眼的?當然不是,泥菩薩尚且還有三分火氣,所以也就隔山岔五地去找古家麻煩,美名曰切磋,實際上就是去砸場子的,不論輸贏與否,雙方積怨是越來越深,化幹戈為玉帛是沒啥可能了。而佛光聖地一向與世無爭,不樂意去趟這灘渾水,但作為佛門魁首,不得不打腫自個兒臉去充個胖子,否則無法服眾,那些個密宗小禪的可不是安分的主,閑來無事就去古家溜達,被打成豬頭後便找佛光聖地訴苦,沒法啊,佛光聖地隻能去古家爭一口氣,不然哪能化解這些密宗小禪的在古家受來的怨氣?真是跟個哄小孩兒一般,就這樣爭一口氣化一口氣一直延續至今,這不佛光聖地又派人來古家爭口氣了,為首是個小和尚,帶著倆護法,隻是他們這次來跟以往師出無名大為不同,而是收到了古家送來的請帖。
同樣收到請帖的還有許多勢力,譬如其餘八大至尊世家,缺了擎家一脈隻剩下七脈的血脈家族,包括後補上七大道門的玄武門,還有五大聖地,等等等等,足有千數之多,不過古家分發下去的請帖雖共計一千八百餘張,但赴約而來之人約莫隻在半數左右,而這些勢力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擁有特殊體質之人,如聖體神體之流。而當下位於臥佛山脈“佛掌”處,有一行五人不疾不徐赴約趕往古家,他們代表著被世人冠名為第八道門的太虛門,但奇怪的是,太虛門並未派下得三峰二洞傳承的聖體前來,如何能在這次每隔千年才舉行的千道會武爭得名次?恐怕連海選都過不了。
這次千道會武並非按時舉行,而是提前了將近四年,並且意義也非同凡響,以往的千道會武爭的不過是七大道門之名,而這一次爭的卻是天下第一。九大至尊世家這等泰山北鬥均有參加,別說拔奪頭籌,就算進入百強之列都難之又難,需知這次參加千道會武的人基本上個個都具有特殊體質。太虛門就派這五個無異於是販夫走卒前來會武,也不知存著什麼心思,莫非隻是來看一看的?可世人皆知,這次千道會武的名次意義重大,那些排名墊底的勢力無疑會在這之後被其他強大勢力瓜分蠶食,大快朵頤,就算太虛門故作保留,隱藏實力,但是否是裝腔作勢的心虛,天才曉得。俗話說柿子挑軟的捏,如今看來這太虛門無可厚非會成為那軟柿子,任人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