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名篇修改質疑(1 / 3)

中學語文名篇修改質疑

中學語文課本中的篇目,在未收入課本之前,都是在各類書刊公開發表,且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影響的作品,這們以思想內容、構思技巧,語言表達等各方麵突出成績,通過精選收入中學語言教科書,之後,為了適應具體對象以及作為教科書內容的規範性要求,專家們要是對語言表達方麵進行了細密而大量的刪節、修改和調換,這項工作的效果非常明顯,隻要我們將文章修改前後加以對照,就是明顯地感覺到語言表達更加簡潔、精煉,內容更加充分集中,藝術手法更加純熟自然,每一篇都成為具體體裁的範例,語言運用的範例和表達手段的範例。而且修改本身也成為作文教學中修改的範例,對於學生進行規範化的學習和訓練,具有明顯的規範意義。然而,當我們仔細閱讀《初中語言名篇修正範例》時,一方麵為專家、學者所做的大量而細致的修改工作以及這項工作對於增強文章表達效果的重要意義讚歎不已,另一方麵也感覺極個別處尚有不妥,這種不妥雖然不會影響整篇文章的效果,但由於出現在極具影響力的語文教科書中,所以就有提出的必要。下麵我們依然按照修改者在修改過程中運用的具體方式,運用語感分析,找出問題予以完善。

一、修改後效果不如以前

在《同誌的信任》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原文是:“魯迅先生看完信,和陌生人談了一會,把她送走了。自己也立刻帶著紙包和那封信,匆匆地走回家裏。”改文為:“魯迅先生讀完這封短信,和來客談了一會,把她送走了,急急忙忙走回家裏”這一段中有四處改動,一是將“看”改為“讀”,二是將“陌生人”改為“來客”,三是將“信”改為“短”信,四是將“匆匆”改為“急急忙忙”,讚成者認為“讀”比“看”更鄭重其事;“陌生人”改為“來客”這是對轉交方誌敏同誌的來信和文稿的女青年的尊重,“匆匆”改為“急急忙忙”更好地表現了魯迅先生急於要知道紙包裏的東西,好早點完成方誌敏同誌的“囑托”我們認為這裏有幾點值得斟酌,一是“讀”與“看”在這裏意思相同,大致相同於同義意詞構成的“閱讀”,但單純地將兩個詞拿出來比較又有區別,“讀”一般為有聲的閱讀,“看”則是無聲的閱讀,所以,原文中的“看”更合適,魯迅先生在那種場合是不會出聲閱讀的,同樣“陌生人”和“來客”同指送信的女青年,將“陌生人”改為“來客”的確表達了對女青年的尊重,然而這種稱謂的改變,卻不符合,魯迅所處的當時具體環境,當時,國民黨在加強軍事圍剿的同時,也加強了對進步文化陣營的封存和迫害,在這種處境中,具有很高警惕性的魯迅先生絕不會輕率地將陌生人當成友好的“客人”,所以用中性詞“陌生人”更恰當。另外,這篇文章還有一段,原文是:“他利用敵對人要他寫自白書的筆墨,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熱情的文章,又秘密地用米湯寫了給黨中央的信,總結先遣隊的經驗教訓,對今後的工作提出意見,他決定把這些文字送出監去。”其中將“文字”改成“密信和文稿”,這不僅使文字增多,而且“密信和文稿”上文已經有具體交待,所以再次出現就明顯重複,效果不及“文字”。《談骨氣》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原文:“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人的子孫,”改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有骨氣”是動賓短語,作定語修飾“人”,中間可以加“的”也可以不加“的”,根據這句話不加“的”為宜,加了“的”以後讀起來語感上不僅重複而拗口。《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一句:“在遠處就可以看到毛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改文將“題寫”改為“題的”。“題寫”和“題的”在這裏同義,“題寫”所指更為具體,而題的有些泛泛,而且,前麵的“親筆”與“題寫”配合更為和諧,語感更為通暢。原文“人們從這裏將可以了解到中國革命所經過的艱苦道路,先烈的光輝榜樣,中國人民為了取得自由解放,曾經付出的巨大代價。”改它為“人們從這裏可以了解到中國革命所經過的艱苦道路,先烈們的光輝業績,中國人民為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價”這裏有多處改動。其中將“曾經”改成“而”我們感覺有些不妥,其一,在這“而”是表文原因和結果的連詞,前固後果本來是很緊密,所以用不著加“而”,人們讀罷自然會明白。其二,加“而”之後,與上文不和諧,上文說“可以了解到中國革命所經過的艱苦道路”一句中“經過”,正與本處被修改的“曾經”一致“曾經”變成“而”,顯然句式的內容就不統一了。《郵票的起源》中有一段,原文為:“小姑娘一麵感激他,一麵對他說:“我們家裏很窮,沒有錢付郵費——’”這句話,有幾個修改,其中對“對他說”改為“告訴他”,對這一改動認可者認為:“告訴他”語氣和態度都比較鄭重,“對他說”就比較隨便,不合適下麵一番鄭重其事的“辯白”,其實這句話之前已有明確的交待,就是小姑娘對羅蘭·羅希多是充滿感激的,感激之下說話的內容隻是向希多說明情況,並不存在“鄭重其事的辯白”,所以把比較隨便的“對他說”改為“鄭重其事的辯白”,所以把比較隨便的“對他說”改為語氣和態度都比較鄭重的“告訴他”是與小姑娘當時情態及語言環境不相符的,如果認為傾向於莊重格調的改法是合理的那麼後麵將“羅蘭·希多”簡化為“希多”就矛盾了,“羅蘭·希多”姓名俱全顯得莊重,而隻移其名“希多”就顯得親切!原文:“一八五三年非洲好望角首次發行三角形郵票,一八五四年圭那出現圓形郵票,一八九八年土多其發行一種八角形郵票,”改為將“八角形郵票”改為“八角郵票”——這種修改與上麵幾句不和諧,上文有“三角形郵票”,“圓形郵票”,這裏為了保持和諧統一應用“八角形郵票”,二“八角郵票”容易產生八角錢郵票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