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二年,,大皇帝立二子玄成為皇太子,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典午二十八年,帝誅國舅楊似,父子關係趨於緊張。典午三十八年,在洛陽行宮,帝以皇太子玄成“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廢除太子。
同年,帝立五子玄信為太子。
典午三十九年帝崩,著太子玄信克承大統,尊母楊氏為太後,立寵妃賈氏為後,改年元熙。
時值諸王權重,皇帝庸暗,守器非才,致使皇權旁落,亂源已成。
帝寵幸賈後,外戚專權,朝野具暗。
元熙二年四月望日帝禦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隻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
元熙四年二月帝都地搖;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
同年五月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現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
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太傅、大都督楊俊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幹政之所致言頗切直。
帝覽奏歎息因起更衣交於賈後觀看。
賈後為之所驚,恐防有變,密人與汝南王玄亮和楚王玄瑋聯絡,差其帶兵進京。
楚王玄瑋從荊州帶兵進入帝都。
大都督向來懼楚王玄瑋,對此事不敢加之。
後使帝下詔書,稱楊駿謀反,帝都全城戒嚴,令楚王玄瑋領軍保衛皇宮,圍攻楊駿府第。
楊駿為人謀而不決,待楚王率軍火燒其府第,楊駿逃到府中馬廄被殺。
賈後又以帝名義下詔書,廢除楊氏的皇太後之位,貶為平民,囚禁在帝都郊外的金墉城(同年,太後因斷糧8日後餓死)。又誅滅楊駿三族,株連而死的共有數千人,至此朝堂內外陷入婦寺亂政之局麵。
後皇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四處烽煙四起,疫病頻生,民不聊生。東海王欲挽大廈之將傾,奈何諸王聯結外族相抗之,東海王窮其畢生之力未能敗諸王,典午二十年,東海王薨。
元熙二十一年匈奴、鮮卑、羯、羌、氐聯兵三十萬圍攻帝都,是為五犬之亂。
帝下詔勤王,諸王應命,二十一王軍馬陳兵渭水,公推琅琊王為首,共擊五犬。進兵之日,突有巨蟒躍上王船,體粗如缸,長約數十丈,聲若炸雷,額定似有肉瘤凸起。
琅琊王為巨蟒所驚,跌翻船下,待衛兵將其救上岸,即口不能言,其子遂連夜退兵,另二十王大軍亦先後退去。
帝聞諸候兵至,親上帝都城頭遙望,見二十一路王旗退去,心劇痛,仰天噴血鬥餘,崩於城頭。
翌日城破,五犬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又有羌族掘先皇及後妃陵寢取其金寶。
其兵卒乘勢掘官民墳塚殆盡。
五犬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餘車劫了後妃宮女等竟直去了。
探馬遙望帝都火焰衝天黑煙鋪地二三百裏並無雞犬人煙,火令報與眾諸王。
帝共有十七子,十四子玄葉十七子玄明為帝最愛,城破之日,明不忍大皇帝龍體為五犬所辱,抱帝於宮中**,年十歲。
葉攜帶傳國玉璽單騎出城,至江邊無船,無望,加之奔竄疲困,遂藏匿於崔府君廟中假寐。
突夢神人曰:“五犬追及,速去之。已備馬於門首。”
葉驚覺,馬已在側,躍馬南馳。既渡河而馬不複動,下視之,則泥馬也。
事後有人傳言曾見江邊小廟中泥馬全身大汗淋漓,恍似被水泡過一般,民間遂有泥馬渡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