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教書,又要育人(1 / 3)

既要教書,又要育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明確提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製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那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呢?這裏,列舉筆者教學工作中的幾個實例,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散步》一文選取了“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散步中的幾個細節,表現了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的深沉感情。上完課文後,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目:你周圍的人是怎樣對待老人的?調查了解身邊不孝敬甚至虐待老人的事實和現象,然後在班上交流和討論。通過這一活動,同學們深刻認識到: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尊重、不孝順甚至虐待老人的行為是可鄙也是可恥的。那些以往對待老人態度惡劣的學生,對老人也孝敬起來。《小橘燈》描寫了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她爸爸是地下黨員,因為黨組織受到破壞,被迫離開了家;她媽媽被追蹤的特務毆打而臥床不起。在這種情況下,小姑娘勇敢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精心照料媽媽,等待爸爸歸來。課後,我要求學生寫了一篇題為《讀〈小橘燈〉有感》的讀後感。不少同學結合自己平時在家嬌生慣養、好逸惡勞的行為,談了學習這篇課文受到的教育和感染,表示一定痛改前非,向小姑娘學習,做一個吃苦耐勞、關心他人的好學生。後來,有些學生家長來校反映,孩子回家後與原來相比判若兩人,變得懂事多了。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通過鬆骨峰戰鬥、馬玉祥救朝鮮小孩和防空洞裏的對話三個典型事例,真實而生動地記敘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歌頌了他們崇高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生活在幸福安寧中的孩子們,對革命先烈為了革命的勝利而經曆的艱難險阻和付出的流血犧牲已經非常陌生了。為了讓他們銘記曆史,我在班上開展了一次以《緬懷革命先烈業績?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為主題的班會。班會上,一個個真實感人的革命事跡使同學們深切領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紛紛表示,一定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掌握本領,為將來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打下堅實的基礎。《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作者宋濂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求學問師的種種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曆;然後對比當時的太學生求學條件的優越,指出學業是否有在,關鍵在於自己用心與否。完成課文內容的教學後,針對當前“讀書無用論”盛行、學生輟學現象時有發生的現狀,我在班上舉行了一次以“讀書是否有用”為論題的辯論會。通過論辯雙方激烈的爭辯和教師深入淺出的分析、總結,全體同學真正明確了讀書的根本目的在於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而不僅僅是為了升學,學習態度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潮,學習成績明顯提高。總之,語文教材中的思想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語文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絕不能忽略它們,要通過多種方式把這些思想內容灌輸到學生心中。隻有這樣,才能實現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做到教書育人兩不誤。

多媒體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語文教學的意義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是試圖用抽象、刻板的語言,即用“條款化的語言”來描述具有形象生動的、審美載體的文學語言。不言而喻,這樣的教學手段,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不利於培養開拓型人才,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麵提高。

心理學研究表明:讓人識別一種東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時間也不一樣。如:語言描述需2.8秒,線條圖畫需1.5秒,黑白照片需1.2秒,彩色照片0.9秒,而直接觀看物體的原狀則隻需0.4秒。這幾組數據清楚地表明,人的感官越接近實物的原狀,接收信號所花的時間就越少,信息傳輸的速度也就越快,也就是說表象信號易於接受。

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表象信號,輔助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①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呈現教學情景,使教學過程變得形象、生動、活潑,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②可以培養學生根據具體內容進行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③可以動用視覺、聽覺等多種分析器官參加語言實踐,從而有利於學生識記所學的感性材料;④有利於學生的課後複習、言語操練和開展課外討論活動;⑤可以利用網絡的資源共享,全麵補充語文教學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二、多媒體應用的原則

無論是現代教學媒體,還是傳統教學媒體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優勢和難以克服的短處,這就需要在多種媒體組合的整體教學設計中,全麵考慮各種因素,恰當組合,特別是電教媒體的采用,不能搞形式主義,所采用的電教媒體,應是整體性、科學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的統一結合。

1.整體性原則

開發和利用電教軟件必須依據係統論與整體教學的原則,必須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必須為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服務。

2.科學性原則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開發和利用教學軟件要以正確的教育思想為指導,要防止隻注意趣味性而忽視了科學性和思想性。

3.藝術性原則

使用電教手段,應是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以藝術增加教學的感染力,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強化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