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句的語法錯誤
病句的“病”,有的屬於思想不正確,有的則是不合邏輯、不合語法、不合修辭。本文僅就不合語法的一些病句,作些分析,供教學參考。
常見的語法錯誤,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成分殘缺。
毛主席指出:“許多同誌省掉了不應當省掉的主詞、賓詞、……甚至於省掉動詞,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217頁)。殘缺成分的病句中,殘缺主語、賓語的較為普遍。殘缺謂語的比較少見。
1、殘缺主語:
例①打從老隊長跟我談話以後,解開了我思想上的疙瘩,提高了我的認識。
這個句子,主語究竟是“老隊長”還是“我”呢?看來都不是。倒似乎是“打從老隊長跟我談話以後”。而“打從……以後”,是一個介詞結構,價詞結構作主語,不合語法。應改長“老隊長的一席話”或幹脆改成“老隊長”。或保留這個介詞結構作句子的狀語,“打從……以後”,的後麵改寫為“我思想上的疙瘩解開了,我的認識提高了。”把“疙瘩”、“認識”分別作為兩個並列分句的主語。
例②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說明了一個大問題。
將“從”、“中”二字刪去即可。
例③通過揭批“四人邦”,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
將“通過”刪去,在“四人幫”後加“的鬥爭”。
例④在粉碎“四人幫”的鬥爭中,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
刪去“在”、“中”即可。
2、殘缺謂語:
例⑤我們為祖國語言的純潔和健康、促進語言的規範化。
全句找不到謂語。如果把“促進”作謂語,前麵是一個頓號(、),當與“為……健康”並列,“為……”是一介詞結構,表目的。故應在“規範化”的後麵加“而鬥爭”,使“鬥爭”作句子的謂語。
例⑥在揭批“四人幫”的鬥爭中,我們要平反昭雪的工作。
在“我們要”的後邊補上謂語“做好”。
例⑦陳景潤是我們學習的。
在“的”字後加“榜樣”這一名詞,使它和前麵的“是”充當句子的合成謂語。或在“是”的後麵加上“值得”,讓“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一“的”字結構(相當於一個名詞)和前邊的判斷詞“是”一塊充當句子的合成謂語。
3.殘缺賓語:
例⑧我們要在廣大青年中,造成一種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
在這個句子中,有謂語“造成”,但“造成”什麼呢,沒有寫出來,因而句子殘缺賓語。故應在“用科學”後加“的風氣”,使“風氣”一詞當作句子的賓語。例⑨大家認真地討論了具體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
在“教育方針”後加“的問題”,以作“討論”的賓語。
例⑩在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上,老師們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在……上”是一價詞結構,充當句子的狀語。可是,其中缺賓語,語句不通。故應當在“積極性”後加“的問題”或加“這個問題”。
二、配搭不當。
1、主謂配搭不當。
例(11)雷鋒同誌的光輝印象經常在我腦海翻騰。
這個句子毛病較多。首先,主語“印象”一詞用得不確切,可能是“形象”之誤,因為“印象”是指人對某個人、某個問題或某件事情的粗淺認識和初步感覺,而人的“模特兒”才稱為“形象”,故應將“印象”改為“形象”。其次謂語“翻騰”也用得不切確?“形象”怎麼“翻騰”呢?應改為“浮現”或“閃現”。即以“印象”而論,也隻有淡薄或者深刻的區別,也不能說“翻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