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九州不同方圓。地分南北,南北各有德性。偌大中國,要說南不南、北不北的地方,那便是四川盆地中央的成都了。依江(長江)劃線,它在北;以山(秦嶺)為界,它又居南。古稱西蜀,然而卻迥異於所謂西部之蠻荒高寒,其良田沃野,萬頃綠疇,似賽過江東華南。群山環抱於外,溪流交織於內,無北國大野之勁風酣暢,少南國晴空之麗日鮮朗,溫溫和和一片天地,滋滋潤潤一方沃土,遂生出一座華麗古樸兼具的都會,養出百代悠閑自得的成都人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要說這成都的德性,請先聽一個故事,一個老掉牙的故事:
……春風吹來,樹葉綠了。秋風吹來,樹葉黃了。年複一年,代複一代,這龐大古舊的城市穩穩安安地盤踞在肥得流油的黑土平原上。久而久之,都城也肥膩了。錯落擁擠的青磚黑瓦小平房膩滋滋的,交錯縱橫的石板小巷膩滋滋的,從西北麵雪山上像怒獅一樣呼嘯奔騰而來的岷江水,一經從這市井中流過,也膩滋滋懶洋洋如同癩皮貓兒了。這肥膩味彌漫了整座都城,膩得人人都不想揮胳膊動腿兒做活路了。閑悶得發慌,一個胖豆芽般的細崽娃便悠悠晃晃踱到街心,吐一泡痰自個兒蹲下去慢慢地瞧,瞧黃螞蟻繞過去,黑螞蟻鑽出來。滿街的大活人小活人看見了,也就都慢吞吞圍上去,通一聲不吭地瞪著那泡痰出神。想看出個名堂又看不出個名堂,便更覺得大有名堂。於是,不到半個時辰,整個都城的人便都像白條兒蛆蟲一般絡繹相隨蠕蠕而來,都來看那泡痰,把大街都軋斷了,塞滿了……
這故事講了不知幾十幾百年,傳了不知幾十幾代人。長胡子的都笑著講,光下巴的都聽著笑。
誰也不曾懷疑過它的真實性,都相信這無聊而有趣的事一定是某朝某代某歲某日在這座城市的某條通衢大街上熱熱鬧鬧演出過的。
這古城便是成都無疑。
這便是過去成都最典型的街頭風景。
的確,成都人的閑適,以及由閑適伴生而來的愛圍堆兒看熱鬧,是出了名的。習沿至今,仍遺風不盡。進入二十世紀末的今天,成都雖已是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了,號稱集科工貿於一體的西南第一大都會了,“建設國際大都會”的戰略口號也響當當提出來了,但細看當代成都人,仍於忙碌競爭之中,時時透出那份特有的閑適自得味兒來,一如足球場邊上的小草,任你場上怎麼廝殺拚搶,狼奔豕突,烽煙滾滾,浪濤湧湧,它們仍隻是悠悠地長,悠悠地綠,綠出一種生命本色本味的鮮潤來。
你到過北方的大工業都市嗎?號稱百萬人口之眾,可白天那大街上你卻見不到幾多晃蕩的人影,愈發顯出那大道的平坦寬廣。你去過南方特區的新興城市嗎?行人們都夾著皮包步履匆匆,神色專注,與外來的觀光客形成鮮明比照。而成都就不同了,如果你是一個外來客,你一踏上成都的地界,一進入市區,便會身不由己地被熙熙攘攘的人海給淹沒了,從車站到廣場,從大街到小巷,從舞廳到公園,從茶館到酒店……到處都是人群人流人山人海,真是一個人的世界人的樂園,簡直人滿為患!而且隻要你稍微留意一下,便會發現,這滿街滿市的人兒,大多走得悠悠閑閑,一臉神情也悠然怡然,仿佛在一個大公園大商場裏漫步一般。你會驚詫,這城市哪來那麼多的閑人?你會疑惑,時鍾的指針在這裏是不是移動得格外緩慢,這城市的時空是不是比外地寬展?
的確,成都的天地是有些特別。北有大山屏障,阻隔了寒流朔風,冬天裏極難得一見雪花飄飛的景象。上空常年多薄霧流雲,即或盛夏酷暑,也鮮有毒日頭沒遮沒攔逞威噴火,曬得流油。這樣,一年四季,多半是溫和陰柔的日子,正適合喜歡生活得滋潤有味的成都人在戶外活動,遛大街,逛馬路,走親朋,串人戶,熱熱絡絡地過日子,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
而你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轉悠,便更會發現成都人之喜好戶外生活到了何種程度。這裏是傳統的商業消費都會,商店飯店本來就多,可說是挨家連戶。這些年經濟繁榮,改革搞活,好多人都下了“海”,做生意開店鋪,凡是臨街之屋,幾乎都開辟出來做了生意場,時裝店、飲食鋪,真個是多如牛毛,繁如星海。但成都人還嫌不夠,生意又做出了店鋪,擴展到了街沿路邊露天壩來。門口支一架床,街邊鋪一個攤,擺上七古八雜小商品,生意就做起來了,鬧得滿街花花綠綠,吆喝之聲此起彼伏。敞天敞地之下,整個兒一座城市好像變成一個大商場,好不熱鬧紅火。不僅生意做到了戶外,連喝茶吃飯也是如此。尋常人家,總愛把飯桌擺到那街沿上,細斟慢飲幾杯薄酒,談天說地邊吃邊擺龍門陣,一副旁若無人自得其樂津津有味的閑適氣派。喝茶更不用說了,成都人本來就愛喝茶,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小小茶館,時時座無虛席,茶客爆滿。而這還不夠,三朋四友來了,當門沿街拖上一張茶幾甚或方凳出來,置上暖瓶茶杯,竹椅木凳上二郎腿一蹺,便可以喝個半天聊個一日,直到興盡茶白方才各奔東西,悠悠而去。成都人就是這樣,喜歡把一切都當門敞戶擺在天光底下來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