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1 / 1)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葉聖陶先生在一次談話中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現代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立足於時代,依據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興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源泉。一個中學生如果對語文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其學習潛能就會被充分地挖掘出來。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古今中外的學者都為我們揭示了提高教學效率的科學途徑,這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要讓學生發現自己在這一學科的才能和價值,體味到學習帶來的成功與歡樂,最終才能培養他們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

(一)熱情鼓勵學生,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

教學中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三組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學習同樣的材料,在學習過程中對每一組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都給予總結、表揚,並提出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對第二組學生也給出反饋意見,但經常批評他們不夠努力;完全忽略第三組學生,不給他們任何反饋,沒有表揚也不去批評。一個星期後比較三組學生學習材料的成績後發現:第一組的進步最快,學生的積極性也最高,總是自覺、主動地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第二組也有進步,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第三組幾乎沒有進步,學生對材料的學習完全處於一種鬆散的狀態。

可見,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積極關注、指導並適時表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能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樂於學習。當他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時,學習就成為他們的一種主動行為了。如同口裏叼著肉的烏鴉,本來五音不全,不善於唱歌,也知道當時的情況不允許它唱歌,但在狐狸超乎尋常的熱情“鼓勵”下,終於忍不住要引吭高歌。我們不知道狐狸對烏鴉的積極關注如果能“持之以恒”,會不會創造出動物界的奇跡——使烏鴉成為鳥類中的歌唱家,但我們知道我們的孩子如果得到這種熱情鼓勵,一定會表現出他們的優越的潛能,在學習中“引吭高歌”,唱出動人的旋律。

(二)激發情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重視新課導入

語文教學中,新課導入極為重要。在教學中運用精心設計的簡要、生動、有針對性的語言,把學生引入美好的氣氛中,使之產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青少年喜歡聽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結合課文實際,從故事、趣事、寓言、典故等方麵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範讀課文,激發情感

對於優美動人的散文、古詩采取範讀,引起學生對教材的極大興趣,使之進入一種審美境界,通過有表情的朗讀實現情感同化。

分析課文,設疑激趣

在課文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設計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重視直觀演示(借助多媒體)

通過實物、各種教學圖片、幻燈片、多媒體課件、教學電影,讓學生欣賞揣摩,可以收到自然感染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發揮學生在製作、繪畫方麵的特長。當一盞小橘燈在教室亮起來的時候,當一隻活潑的小鬆鼠在黑板上呼之欲出的時候,會帶給學生極大的驚喜。

⑤設置競爭機製,開展各種競賽

在教學中,創設一種競賽情境,經常開展各種競賽,如記憶比賽、速讀比賽、書寫競賽和圍繞課文進行智力搶答,會在激發學習興趣時產生妙用。

⑥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語文學科充斥於整個社會,在教學中,不滿足於45分鍾的教學,課餘時間讓學生摘抄新聞、讀好書寫讀後感、作文欣賞、辯論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所謂教學即教學生會學,教師應采用多種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教學逐步走向科學化、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