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你能相通這一點,大善!”朱由檢道:“靠人不如靠己,要想身後留下清名,還得自己努力。”

朱由檢開始詢問皮島、朝鮮、後金、遼東情形,毛文龍在此經營日久,自是娓娓道來。他自知崇禎皇帝不會再放縱自己,主動提出要整編兵卒,文官節製。

朱由檢道:“這是應有之理,不然朝中大臣的唾沫就會讓你遺臭萬年。朕想著幾件事情,一是你安排深入後金的細作,以後要移交錦衣衛接管;二是往來貿易,必須要有朝廷監督;三是海船水戰要整合加強,所需人員財物朕會支持你。建奴不習水戰,東南沿海不寧,水戰大有作為,振南,希望你能成為朕的海上長城。”

毛文龍的眼界隨著崇禎皇帝的話語而放開,不由躊躇滿誌,原本早已懈怠的精氣神又回來了。

“回去擬個折子吧。”

毛文龍沒有想到這份折子竟然生生寫了十數遍。

從戶部尚書郭允厚上折子開始,朱由檢就覺著大臣奏事夾雜太多務虛的東西。三皇五帝、堯舜禹湯就不說了,反正有了貼黃製度,可以避而不看。可是好些大臣沒有數字概念,需要引用數據時模糊不清。朱由檢從湯若望哪裏學習了數學知識,特別喜歡直白無虛、一目了然。還有就是不能就事論事,說著說著就上升到道德高度,還不敢絲毫反駁。事實不清、雜亂無章,種種弊端,不一而足。

朱由檢在吩咐王承恩、方正化等辦差時,特別注意這一點,嚐試摸索,居然有不錯的效果,所有用到了毛文龍的頭上。

毛文龍坐在書桌上,咬著筆杆,每份奏折上都有崇禎皇帝滿滿的批示,提出很多問題和建議。

毛文龍沒有抱怨,皇上如此,正是看重之意,可不能不識好歹,唯有辦好差事才是正經。毛文龍耐下性子,一條一條細細思索。

比如水戰,首先要清楚現有船隻人員,船隻的數量種類,兵員的戰力培養。那些戰船可修複,那些戰船要報廢。若是利用水戰牽製建奴,需不需要擴大增員?建造船隻的基地海港,工匠費用都要一一策劃詳細。皮島水戰和東南鄭匪之間的差距和弱勢,彌補所需錢糧和時日,不厭其煩。

好些毛文龍不清楚的,著人叫來尚可喜、耿仲明等部將進京,還專門請教傅青主幫助整理詳實數據,費時半月,終於上疏十二條,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肯定。

崇禎皇帝批示道:“先易後難,先急後緩。”

毛文龍率其子毛承鬥,其部將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入宮拜見崇禎皇帝,朱由檢大喜,寬慰有加。

毛文龍道:“皇上,臣離島日久,即日返回皮島,做好皇上的海上長城。”

朱由檢笑道:“不急,袁少保即日進京,不可不聚。”

毛文龍眼睛濕潤,袁可立雖然罷官歸隱,終究是朝中重臣,有皇上首肯,還是不敢表現出激動的模樣,低聲道:“臣謹遵聖意。”

天啟六年袁可立以忤閹黨罷官,加兵部尚書。天啟七年八月十二日,以三殿功加太子少保,三上疏辭。朱由檢借登基之名,著袁可立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