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六步循序教學操作程式
近幾年來,為根治英語教學中常出現的講解繁雜、活動忙亂的弊端,嶽陽教研室郝樂心等老師以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及“三論”思想為指導,結合實際,總結出“六步循序教學法”,並逐步推行:
第一步? 診斷導向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莫過於促其行動。新課的最佳起點應是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教材的知識體係的對應點。通過查、問、測等手段來診斷摸底,其作用就在於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幫助教師確定教學起點。
具體做法是:
①通過查、間、測了解學生對前一堂課的掌握程度。
②根據反饋信息彌補過去教學中或學習中的弱點。
③對舊教材進行複習和鞏固。
④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第二步? 整體感知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知覺首先感知到現象的整體,而後才注意到構成整體的諸元素。係統論認為,一個嚴密合理的事物係統,其整體功能大於部分之和,沒有對整體的綜合感知,對部分的分析必然是孤立的、片麵的、淺層次的。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應該采取從整體到部分的活動流程。將它循序表述則為,整篇課文或成段對話→句子→單詞→單音,而不是單音→單詞→句子→成段對話、整篇課文。整體感知這一步的作用是,讓學生初步掌握整篇課文或成段對話的語境,以便進一步對每一詞、句和部分作出準確的理解,並於語境中領悟聲音的整體結構,即語調、節奏和整個語音結構。其操作方式是:創設情景,變式重複,感受印證。
(1)創設情景。心理學研究證明,聲音與圖像、言語與情景的結合,使視覺感受刺激和聽覺感受刺激同時作用於大腦,誘發大腦迅速作出反應。因此,教師通過同聲放映幻燈圖像、使用手勢、演示實物、圖片等,可使學生直接感知整體結構。
(2)變式重複。聲音線條性強,消逝快,一次選用的直觀手段的數量與作用都有限,學生據此所作的反映也不全麵。因此聲音與情景常需作必要的重複,但重複的方式應有適當的變化。聲音可以是聽錄音,也可以是聽教師講,還可以是優等生的重複。聲音速度也應作快慢調控。創設情景時各種直觀手段各有其獨特的作用,適時交換,相得益彰。
(3)感受印證。整體感知不應是個模糊概念。學生的感知程度如何?已充分感知的學生麵有多大?這些問題要有反饋措施加以印證,反饋方式有答問、做判斷題、複述等。
第三步 明確要點
感覺係統是來自環境的信息進入認知係統的通道,但“隻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毛澤東語)。理解是有效記憶的一個最基本的方法。教學方法論的研究成果表明,理解的首要標誌就是能夠提取要點。因此教師對上下環節如所呈現的東西進一步提要、解疑、化難,使學生真正明確其要點是加深理解的重要環節。具體做法有:
①將課文或對話的句型、慣用短語及關鍵詞用彩色粉筆板書出來,並作簡要的提示。
②分辨相似的新舊知識點。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習材料相同,要求作出不同的反應時,易產生幹擾。如學生在第一冊學過look“看”,到第二冊學see“看見”時便容易將這兩個詞的用法混淆。教師需將這類相似的新舊知識點聯係起來,用精心設計填空題等富於啟發性的方法加以辨別。
③巧用英漢對比攻難點。在英語教學中為攻破難點,有時需適當利用英漢對比。一是當遇到為英語所特有,而為漢語所缺乏的東西時,如講冠詞的用法時有時便需對比。二是當遇到英漢相似但不相同的地方時,如在英漢陳述句中主謂賓的語序基本相同,但把謂語部分有形容詞的句子加以對比時,學生會發覺英語的形容詞不能單獨作謂語。這種恰如其分的對比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