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禮之水(庚子年+甲午年)(1 / 2)

四十六、庚子年

陳第四帝陳頊太建十二年,陳朝二十四年

周第四帝宇文闡大象二年,周朝二十四年

-

-

甲、東宮舊臣陸安子

夏四月,與曉兒一同回祖宅。凝兒出門來迎,告知道:“叔祖父,今早父親與我一同前去陸府參加陸繕陸伯父的喪禮,因為家中有急事要處理,我待了半個時辰就提前回來了;父親大概要午後才能回來。”

我問道:“陸繕,可是你父親那位在朝中任尚書左仆射的發小?”

凝兒道:“正是。陸府昨日傍晚前來報喪,母親昨夜就去陪伴陸伯母了。太子陳叔寶以陸伯父是東宮舊臣,特賜祖奠。”

曉兒道:“這陸家自蕭齊以來,曆代都有人入仕東宮。陸仆射更是輔佐過蕭繹、陳蒨、陳頊三朝太子。陳蒨因豔羨陸仆射之風雅,要求他的兒子們儀表舉止都應與之一模一樣。就連走路、穿鞋,都要學陸仆射模樣,簡直就是邯鄲學步。”

-

凝兒道:“所以這次朝廷贈拜陸伯父侍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諡號‘安子’。”

曉兒道:“《諡法》雲:‘好和不爭曰安’,這諡號給得妙,看來是陳頊親自寫下的。”

凝兒道:“此言有理。記得前年陸伯父長兄之子陸見賢沒於少府卿任上,贈拜廷尉卿,諡號‘平子’。”

曉兒道:“前後兩個諡號,合起來正好是‘平安’。陸氏大族,江左高門,治而無眚,好和不爭,帝王諡號,寓意深遠。”

凝兒道:“曉弟這麼一說,我倒想起兩件關聯之事。紹泰元年,被授禦史中丞一職時,陸伯父以父親陸任卒於禦史中丞任上,固辭不就,陳霸先改授司徒司馬。八年後,陳蒨又授禦史中丞一職,陸伯父固辭,陳蒨卻不許。陸伯父隻得效當年從祖兄陸襄之法,換公廨而居。”

我問道:“現下是否更能體會到你曾祖當年所做決策之大智慧?”

凝兒道:“是的。這些年來,每當我感受到自己傳承到從琅琊到江左這三百多年來所凝釋的自由之心時,頓覺舒暢至極。”

-

曉兒道:“魏晉以來,戰亂紛紜,佛教興起,薄葬從簡,朝終夕殯,相尚以速,以致有些假死之人不得生。天監十年,侍中徐勉奏請宜悉依古,三日大斂。北周喪葬極簡,甚至不允許立墓碑、石像。陸家自東漢末年以來,世為江東大族。凝哥,不知陸仆射喪事由誰主理?”

凝兒道:“由陸伯父之子辯惠兄主理。今日下午靈柩將遷入陸氏祖廟,晚間再次祭奠;明早出殯。你先與叔祖父去歇息,祖父也將從觀中回來。晚間我還要去陸府,屆時攜你同去。”

-

……

-

-

一百、甲午年

唐第二帝李世民貞觀八年,唐朝十七年

-

-

甲、百年大宅興亡錄

夏六月,蔚州靈丘城,我們坐在武靈大酒樓三樓,看見一位三十多歲的沙彌打開對麵宅院大門,再轉身從袖中拿出一張紙交給身後一位中年男子。那中年男子仔細地看過後,從右邊隨從手中拿過一個包袱,打開,原來是一尊釋迦牟尼佛金身小像。沙彌行合掌禮,雙手接過小象,仔細包裹好,轉身離去。我們深感怪異,召來一旁的小二問道:“那沙彌是何人?為何如此行事?”

小二道:“他是覺山寺靈通和尚,俗名石梵,也是對麵石家大宅最後的主人。兩年前,覺山寺鎮寺之寶釋迦牟尼佛金身像被盜,全寺上下外出找了近一年無半點消息。靈通和尚佛前發誓,願將手中最後一張石宅地契交換佛像。那最後一張地契就是對麵這座大宅院,是石梵曾祖兄弟二人封爵那年所建。石家盛極時,這方圓十裏內都是他家的產業。您再看看我們這大酒樓,也是在當年的石宅紫東樓基礎上改建的。靈通和尚重賞之下必有響應,今日正是雙方約定交割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