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加強閱讀指導(1 / 2)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加強閱讀指導

一、通過閱讀指導,使學生理解教材

學生讀書,首先要能讀懂,這樣才會逐漸產生閱讀興趣,才會越讀越想讀。如果教師忽視了對閱讀的指導,學生沒有掌握讀書的方法,不但閱讀的效果不佳,而且也無法堅持下去。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加強閱讀指導:

1.對敘述型教材要指導學生讀懂敘述的思路。對一件事情的敘述,一般有三種思路:第一種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第二種是按空間位置的順序敘述;第三種是按構成事物的各個方麵的順序敘述。

2.對論證型教材要指導學生讀懂推理的思路,明確每一步推理的大前提是什麼,小前提是什麼,結論是什麼,共計推了幾步,最後結論是什麼。

3.物理學對定理、定律、定義、法則等理論,敘述嚴謹,邏輯嚴密,用詞準確,語言簡練,往往使學生難以理解。在閱讀指導時,教師要使學生懂得其中各個物理概念之間的關係。在物理理論中,各個物理概念之間的關係大體有空間關係、時間關係、邏輯關係和數量關係四種。

4.讀書無疑須使有疑,有疑須教無疑。物理教材中有些論述,粗看好像懂了,但仔細咀嚼就會發現疑難。例如,教材中說,“導體是容易導電的物體”。“絕緣體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能不能把這兩句話中“容易”?兩字省去呢?為什麼?

在學生閱讀時,應指導他們發現並解決這類問題。

二、通過閱讀指導,使學生加深記憶

人的記憶可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種。瞬時記憶保持時間為0.25—2秒;短時記憶保持時間比瞬時記憶長,一般是5—20秒或一分鍾左右;長時記憶保持時間在一分鍾以上,以至多年。知識的鞏固主要是通過長時記憶係統來實現的。但這三種記憶係統不是截然分離的,瞬時記憶的材料如果受到特別注意,它就能轉入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是通過對瞬時記憶及短時記憶材料的注意及加工複述而來的。知識的鞏固過程起源於瞬時記憶。再經過短時記憶而達到長時記憶。教師講課,語言稍縱即逝,學生聽課往往比較容易形成瞬時記憶或短時記憶,而不易獲得長時記憶,教師講十句,一般學生能記住四到五句已屬不錯。一些重要內容,難免有聽錯或疏漏。基礎差的學生,一課下來甚至毫無收獲,聽課效果等於零。因此在學生對教材理解以後,指導他們對其中的重點部分閱讀若幹遍,使他們對這些經過理解加工後的材料多次複述,以達到長時記憶、當堂鞏固的目的。

三、通過閱讀指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閱讀中的思維活動是對閱讀材料加工貯存和靈活運用的過程。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因而它隻能靠學生自己積極努力才能完成,教師的講解和教材的現成結論隻能促使和指導而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因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閱讀指導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麵。

1.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是把構成事物的各個要素分解出來並對它逐一進行研究的思維方法。

2.培養學生的理性概括能力。理性概括是對感性知識的改造和理性知識形成的過程。它建立在分析的基礎上,對分析得到的各個因素進行比較,找到其中共同的本質要素,然後抽象概括而得到理性知識。例如,楞次定律就是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理性概括而得到的科學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