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體育教師要保持心理的年輕(1 / 1)

中年體育教師要保持心理的年輕

心理年輕是指在心理上保持青春,具有年輕人的熱情、奔放的性格和創新意識,理解年輕人的心理,並在一定程度上與年輕人心理運動同步。體育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體育教師的心理是否年輕,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優劣。

中年體育教師心理上的年輕,可保證在體育教學中雙向交流的暢通。心理年輕的教師特別容易使學生接近,也深受學生的歡迎。這樣便能及時、全麵地了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的心態,因材施教使有了可靠依據,也能自覺地將教學引向學生的生活,再將學生的生活帶進課堂,形成一種良好的循環與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興趣和積極性也隻有在這樣的教學氛圍裏才能得以激發和鞏固。心理年輕使中年體育教師不落俗套,大膽創新,避免死板枯燥的程式化教學。這對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

相反,中年體育教師心理老化則會導致教學方法的僵化和一係列的不良後果。心理老化的突出表現是不了解學生,自以為是;教學程式化,方法簡單粗暴;教學中態度刻板,情緒低落。這樣必然導致體育課氣氛沉悶,雙向交流滯鈍。長此以往,學生便會產生壓抑感和被迫感,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甚至產生厭惡、逆反等心理。體育課看上去似乎規規矩矩,無懈可擊,其實質是乏味沉悶、呆板枯燥、缺乏生氣,不能充分表現青少年的活力,並容易引起學生的身心疲勞和工作能力的下降,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這樣造就的學生多是規規矩矩的、老氣橫秋的,多共性而少個性,甚至懶散疲憊。這樣的體育課不能全麵、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與體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無疑也是不符合“三個麵向”的教育原則的。

中年體育教師心理易於老化,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生理上的衰老導致運動機能的下降。體育教師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不能像理論知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地積累和加強,而是逐年下降。這便是一條無法違抗的客觀規律,所以對昔日曾是運動好手的體育教師來說,難免有一些失落感,心理失衡。其次,由於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教學上漸趨成熟,因而,教材重複的次數增多,不自覺地重複自己,走向程式化,久之變得死板、機械、羅嗦、迂腐,學生討厭,自己更無情緒,難以改正。再次,由於常年在室外,嚴寒酷暑、風吹日曬的工作環境和超負荷的工作量以及社會上一些人對體育教師職業的輕視和偏見,日積月累地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還有,由於體育教師的工作成績具有軟效益性和延後性,尤其是在當前重視短期功效的現實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忽視而導致評價上的“不公平”,影響到“評優”,職稱晉升,所以極大地挫傷了工作熱情,使得他們思想消沉、態度冷漠,產生無成就感。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書育人,教師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人才的重任,體育教師在傳授體育技術、技能的同時,又以言談舉止對學生產生一種心理的影響。因此,中年體育教師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做到胸襟寬廣、性情豁達,不為一時一事的得失、挫折所困擾,始終把自己融於學生之中,使自己心理永遠保持年輕、青春常駐。

144 中學體育教學探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