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辛辛苦苦攢了點錢,可是隻要遭遇一次天災人禍,就會花個精光,從中產階級變成窮光蛋。所以,要想自己的財富不像這樣付之東流,我們一定要學會讓財富保值又有保障。保險能讓我們一舉兩得,既可以彌補因意外帶來的損失,又可以讓你的財富增值,保你富裕一輩子。
保險不僅是風險保障,也是理財方式
有這樣一個關於保險的小故事:一個失事海船的船長是如何說服幾位不同國籍的乘客抱著救生圈跳入海中。這位船長對英國人說這是一項體育運動,對法國人說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對德國人說這是命令,而對美國人則會保證你已經被保險了。
正如故事中所講的,保險在美國,不管是國家元首,還是明星大腕,或者是平民百姓,都是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飲食、居住一樣,是生存中必要的一部分。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通過保險被保險人的損失由所有被保險人分攤;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起到分散風險、消化損失的作用。
一位著名學者談及保險時曾經這樣說過:“保險的意義,隻是今日做明日的準備,生時做死時的準備,父母做兒女的準備,兒女幼小時做兒女長大時的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豁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做是現代人。”
保險是理財,不是投資。我們經常看到人們在計算現在買的保險分紅是多少、將來可以賺多少錢。其實保障是有成本的,拿錢來買保險比把錢放到任何投資渠道的回報來得都要低得多。如果你想要投資賺錢就不要買保險,買保險賺錢的可能性隻有一個,就是在交費過程中會發生風險。換句話說,保險是不可以計算的,能算得出來的都不叫保險。
保險是理財,不是儲蓄。許多人買保險,都在和銀行的儲蓄作比較。你把錢放到保險公司和存到銀行所起作用是不一樣的,存在銀行你拿到的是利息,而保險公司給你的是你應有的保障。儲蓄是存幾萬塊錢得到幾百元的利息,而買保險是存幾百元的錢卻能得到幾萬元的保障。那麼,如果我們把儲蓄得到的幾百元的利息拿出來再投資到保險上,那我們的資金豈不是保值、增值了幾十倍。
保險永遠沒有最好的,隻有適合自己的。所以選擇保險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量力而行:購買保險的投入資金必須與家庭的經濟狀況相適應要根據家庭現在的收入水平,預估未來的收入能力,並計算收支的結餘。這樣,才能確保您的保險不會出現無力支付而遭受的損失的現象,也不會出現保險投資比率不足的情況。
2.按需選擇:根據家庭所麵臨的風險種類選擇相適應的險種
現在針對家庭與個人的商業險種非常的多,並不是每一個險種都適合你。例如,家庭中男主人是主要的收入者,且從事危險程度較高的工作,如像高空作業之類的,則這個家庭的首要買的保險可能就是關於男主人的生命和身體相關的保險。
3.優先有序:重視高額損失,自留低額損失
確定保險需求的首要考慮是風險損害的程度,其次是發生頻率。損害大、頻率高的損害優先考慮保險。對一些較小的損失,在家庭承受範圍之內的,一般不用投保。實際上保險一般都有一個免賠額,如果低於免賠額的損失保險公司是不會賠償的,所以,我們在投保時需放棄低於免賠額的保險。
4.合理組合:把保險項目進行合理組合,並注意利用附加險
許多保險除了主險外,其他的都帶了各種的附加險。當你購買了主險後,如果有需要的話,可順便買其附加險。這樣的好處就是:其一,避免重複購買多項的保險;其二,附加險的保費相對於單獨保險的保費一般較低,同時也可以給自己節省保費。所以綜合考慮各保險項目的合理組合,既可以得到全麵保障,又可以有效利用資金,一舉多得。
了解常見保險種類,買適合自己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要麵對生老病死的威脅,如果你能夠在事前做好保險規劃,就可以避免突發事件給個人或者家庭帶來財務的危機。所以,在買保險前,一定先全麵的了解保險的種類。
1.人壽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