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巴菲特駕駛著比亞迪電動車參加股東大會時,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比亞迪電動車上。王傳福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來推銷他的比亞迪電動車。毫無疑問,巴菲特做比亞迪汽車的代言人,當然會加速其國際化進程。
王傳福從一開始就進入了國際市場,這和中國很多企業還在苦苦追尋的國際化之路很不相同。因為從一開始,比亞迪就為那些國外巨頭做代工。後來在進入手機零件生產領域後,比亞迪做的仍然是像諾基亞、摩托羅拉、華為這樣的國際化大公司的代工。
比亞迪不僅讓自己的產品參與國際化的競爭,同時,比亞迪也開始對外擴張,在國外建立自己的工廠。1998年,比亞迪在歐洲設立分公司,1999年,在美國設立分公司。2001年,比亞迪又在韓國設立了辦事處。2005年,比亞迪在日本設立分公司。
比亞迪憑借其成本優勢和掌握的核心技術,開始布局全球市場,最終成為了全球電池大王。
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其實比亞迪也並非一帆風順。首先,既然是參與國際競爭,就要按照別人的標準和規則來參與,那些國際化的大公司自然對質量要求極其嚴格。其次,比亞迪還要突破日本電池製造巨頭的市場壟斷,和他們爭搶客戶。這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但是,如果堅持下來,國際化所帶來的利潤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當比亞迪進入汽車領域後,王傳福也要帶領比亞迪汽車布局全球市場。就像王傳福所說的,國際化是比亞迪汽車的一個根本目標,海外市場同國內市場一樣,對比亞迪而言同樣重要。
為了進軍國際市場,王傳福甚至更改了比亞迪汽車的LOGO。開始的時候,比亞迪的標誌是藍白相間,極像寶馬的標誌。為了避免在進軍海外的過程中出現知識產權糾紛,比亞迪汽車在2007年更改了LOGO。新LOGO的圖案為橢圓形狀,並加入了光影原色,橢圓中央為“BYD”三個字母。
在很多人看來,比亞迪更改汽車LOGO,是其進軍國際市場的一個信號。對此,王傳福也曾表示:“比亞迪汽車的新標誌更加簡潔直觀。通過這次換標,比亞迪汽車擁有的國際化元素大大加強,並全麵促進了企業產、研、銷各個層麵國際品牌意識的提高。”
自F3下線以來,比亞迪汽車先後和九個國家建立了出口關係,並在埃及、敘利亞、委內瑞拉等地建有銷售網絡。在這些國家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比亞迪汽車的“身影”。
但是,顯然這樣的成績並不能讓具有野心的王傳福滿意。他真正的目標是把比亞迪的汽車推銷到美國、日本、歐洲這樣的汽車製造強國。因為在王傳福看來,隻有在那裏取得成績,才能證明比亞迪汽車的實力。他曾說:“我們比亞迪汽車本身就是要打造一個屬於中國的世界級品牌。既然要打造一個中國的世界級品牌,就要出口到海外的最高端市場,比如北美的市場或者歐洲的市場。”
為了讓比亞迪汽車早日打入北美或者歐洲市場,王傳福總是帶領比亞迪參加各種國際車展,以提升比亞迪汽車的知名度,並且積極和北美以及歐洲的汽車經銷商洽談,希望比亞迪汽車早日在那裏銷售。
而巴菲特投資比亞迪,自然會提升比亞迪汽車進軍歐美市場的速度。“比亞迪將以新能源汽車作為進入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敲門磚,這也是我們歡迎巴菲特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投資可以加速比亞迪在北美進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我們將通過F3D M混合雙模動力車和純電動車來打入歐洲市場,計劃2010年試運行,2011年正式推出,並和在美國市場的發展計劃保持同步。”
當巴菲特駕駛著比亞迪電動車參加股東大會時,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比亞迪電動車上。王傳福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來推銷他的比亞迪電動車。毫無疑問,巴菲特做比亞迪汽車的代言人,當然會加速其國際化進程。
如此來看,巴菲特選擇投資比亞迪,不論是從巴菲特來講,還是從比亞迪的發展來看,都是一個合作雙贏的結果。正如王傳福所說的:“我想這是一個合作雙贏的方案,我們需要巴菲特,巴菲特可能也需要像比亞迪這樣的技術去投資。兩者結合,技術加資本,再加上很高的信譽,可能很多事情都會發生,比如說新能源、新產品。實際上我們要共同實現一個目標,改變一個世界,這就是我們的夢想。”
王傳福的話讓人們想起了當年比爾·蓋茨的夢想。在比爾·蓋茨剛剛創辦微軟時,他說他的夢想是讓世界上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台電腦,用技術改變世界。結果,比爾·蓋茨的夢想實現了。同時,比爾·蓋茨也讓那些看好他技術的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