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謙說聊齋——走進故事的世界
故事,講述人生最壯麗的曆程。
人與故事,是一對親密的弟兄。故事與人,不能分離。人離開了故事,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故事離開了人,就好似斷了線的風箏,飄向遠方……
《八度空間:殷謙說聊齋》——將帶你走進人類思想的苦旅,但又是在尋求著刺激與恐懼,愉快和幸福。
真正能穿越曆史空間的是故事,真正能占據曆史遂道的,也是故事。
古說今說未來說,一講成傳說;奇事怪事平凡事,一編成故事。
故事,人類生命史的紀錄片。
故事,生命記憶的述說和呐喊。
故事,是對生命的審視與反思。
不在於它娓娓動聽地在給你講述什麼,而在於記錄無數精神和情感世界的珍貴曆程讓人難忘。
它是文字,但又是語言;它是死的,但又是活的。它活在人們的生存形態裏,它無時不在伴隨著我們。
就象地上的草,山上的樹,它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又高於生物,它永不衰老,永遠年輕。但是,自然又在無情地淘汰著它。那些脆弱的沒有能力的故事,漸漸地老了,被曆史和歲月拋棄了;剩下的是經典故事,它一代代不死,並生動地活下去,傳承下去。
它有自己的生存能力,這就是精神。一個沒有精神能力的故事,會漸漸地死去,永遠被人和曆史遺忘。
我覺得故事,那麼偉大;哪怕就三言兩語,都是高度概括起來的哲學。
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故事,那應該是人類的幸福。
讀一篇故事或聽別人講一個故事,往往容易引起自己的獨立思考,也許我就是一個故事,故事就是我的性格。
故事有一種強大的魅力,那就是概括生活的完整性的能力。
我常想,故事是一麵鏡子它能照見我們;同時,它又是生活中的刀子,還經常刺痛我們。
毫無疑問,故事是生活的力量。
通靈術你學會了嗎?
每個人的心裏,都存在著對神秘未知事物的恐懼,而這種恐懼,一旦釋放將紮根於每個細胞,沒寸思維空間,讓你的心靈充滿死亡的氣息,久久不能散去……
也許你認為有通靈術非常好玩,那麼請你打消這個想法吧1它會讓你的諾言無法兌現;讓你內心的恐懼釋放出來——除非你是個巫籍術士,否則千萬別碰這東西。
小炎,對靈異現象和通靈術極為瘋狂的高一學生。中外有關招魂,靈異,詛咒,傳說的書籍比他小學初中的課本還多。但是,他時常歎息:如果有一天,能讓我突然擁有通靈術,那就太COOL!恰好就在此時,天遂人願。
寒冬的一個夜晚,喜歡獨自半夜在街上閑逛的他遇上了“知音”——同樣是鍾情於靈異現象,同樣是被邪惡的鬼神魅力所吸引。那個“知音”教了他能夠實現通靈術的方法。從此,小炎在傳說有靈異現象的地方看見了他所想看見的。但與此同時,又是他走向死亡之穀的開始
(一個月後)小炎又遇見了當初教他通靈術的“知音”。“知音”告訴小炎,他其實是陰司,希望能找一個愛好通靈術的人幫助那些被恐懼所侵蝕的人。因為這些人如不被搭救,到陰間第十殿輪回轉世時,將會轉世投胎為白癡。所以才教會小炎通靈術,讓他去搭救那些因恐懼而無法正常投胎的人。臨走時,陰司還將轉化恐懼為無的符咒交給了小炎,並囑咐他千萬正確使用,否則別人的恐懼會轉化為自身恐懼,在到達一定程度時,會發生不可思議的事……
小炎第一位接觸的“病人”是由於承受不了親眼看見在離自己不足一步距離的兒子被車撞死。夢在兒子而產生的“兒索命”的恐懼。小炎試著將手搭在那位母親的肩上,隻覺得手掌有一股力量似蛇般不斷往手臂上爬。由於緊張,導致自己的意誌出現了缺角。這股力量便從這缺角處進入了他的意識,並隱匿於他內心的最深處。這位母親好了,他便去“搭救”下一位,如此繼續,他已把別人身上的恐懼“搭救”到自己內心深處了,但小炎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傳說中的七月十四是鬼門關放行的日子,也是諸怨鬼怨氣最盛的日子。小炎心中所吸入的恐懼來自於受害人怨氣所積累幻化而成。今天他神情恍惚,對同學說他看到了一部恐怖中那厲鬼的樣子,同學們並不在意。因為大夥都知道他懂通靈術。然而,小炎又看到了一幕幕可怕的畫麵--由第一個“病人”到最後一個的內心恐懼。先是卻頭殼露腦漿的七歲孩童,接著是長發披肩,舌頭三尺的女吊死鬼,然後是屍蟲附身的曝屍鬼……這些鬼魂同時伸著雙手向他走過來。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向他逼近,並且邊走邊喊著各自的哀怨:“媽媽為什麼不救我——”,“你來陪我吧!”“為什麼,為什麼隻有你能睡在床上,而我卻睡在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