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廟援手結四小(1 / 2)

破廟援手救四小,攜手之恩欲結義

正在菲寶開心蹦跳的時候,破廟外麵走進來四個相互攙扶的少年,最大的能用七八歲左右,最大的也才隻是十一歲左右的樣子,每個人的臉上帶著菜色,衣衫襤褸,一看這幾個人就知道也是戰亂避禍無家可歸之人,而且都屬於長期營養不了,吃一頓飽一頓的可憐人。其他三人一看上去還算可以,不過有一個八九歲少年,貌似也是生病了,在戰亂的年代能自己逃命已經是不錯的了,何況他們帶著一個病人,能夠看的出來幾人的感情不錯,張楚陽回頭看著開心的菲寶,心中感慨良多,於是把手中的湯遞到少年跟前道:“給他喝下去吧,暖暖身子,也應該作業著涼了吧”

為首的一個少年走上跟前,一弓腰說道:“在下趙瑞傑,多謝兄台”,言罷結果羊湯,轉身很細心的喂到那位病倒少年的嘴裏。喂完之後還用袖頭擦去嘴角留下的汙漬,站起身來走到外麵,找了一條小河,將碗洗幹淨後轉身回到廟裏,把碗還給了張楚陽,通過簡單的幾個動作可以看的出來僅有十一歲的趙瑞傑是個家教嚴明,懂事理的一個好孩子。順勢坐在了張楚陽的身邊說道“再次感謝兄台,在下本事涇陽人士,時逢戰亂,家人離散,帶著幾個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一起出來逃難,路上盤纏都已用完,逃至長安,遭遇暴雨,四弟病了,無法隻能在這破廟短暫的休息下,在做打算,不知兄台”“在下張楚陽,也是時逢戰亂,攜義妹避難於此地,大家都是苦難人,不必謝來謝去的,倒是顯得外道了。”彼此從新見過禮之後,趙瑞傑講起了他們的這一路經過。

老大趙瑞傑,今年十一歲,從小跟隨父親習得一些拳腳功夫,鍛煉身體,從小喜歡打抱不平,有一種現代軍人的作風。貞觀元年頡利可汗入侵,李世民派出勇將尉遲敬德,作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抵達涇陽,防禦突厥。尉遲敬德抵達前線後,立即組織反攻,與突厥軍隊在涇陽打了一場惡戰,尉遲敬德勇不可擋,生擒敵軍將領阿史德烏沒啜,並且擊斃突厥騎兵一千餘人,雖然尉遲敬德在涇陽之役中取小勝,但是仍然無法遏製突厥人的前進步伐,頡利可汗的的主力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雖然小小的一場勝利,但是並沒有保護的住涇陽周邊的百姓,很多家庭妻離子散,慘死於兵亂之中,趙瑞傑四人也是那個時候背井離鄉的。

生病的是老二範智德,今年九歲半,從小跟隨父親學習子史經籍,熟讀四書五經,立誌於科考,懷抱一顆達濟天下的熱心,奈何父母慘死麵前,一路上意誌消沉,又遇暴雨,於是乎病倒了。

老三李英華今年九歲,祖上世代鐵匠出身,打的一手好鐵藝,隨著父親學習打鐵,老四周蓋華九歲,祖上也是一些手藝人,打的木器遠近聞名,隨著父親學習木計活,四人的本就是鄰居,父字輩從小一起長大,四小也是一起玩耍到現在,連四小的名字也是範智德父親幫忙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