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幸福生活(1 / 3)

水溫很高,楊淩就喜歡這種燙燙的、強烈的針刺擠壓的感覺,洗澡在南方叫衝涼,在北方叫泡澡。衝涼,就是用水涮涮、解決一下最基本的問題,泡澡就不同了,適中的水溫,再有一杯茶,汗出透了五髒六腑也得到了滋潤,還是這樣的方式來的舒坦。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時間除以件數等於效率,否則就是於人於己都不負責任。可楊淩現在已經不這麼認為了,現今社會的初級階段的認識已經不能再禁錮他了,他可以驕傲的說,自己已經熬過這個段落了。寒冬的夜裏美美的泡上個熱水澡,再撫慰一下自己飽受滄桑的靈魂,其它的何必太在意。

楊淩是個知足的人,一個生長在山區的苦孩子能過上現在體麵的生活,有什麼理由還不滿足呢!至於那些在風雲際會裏無休止的顯示自己的存在,他也曾認真的思考過,人啊!真的不能與命爭,一時二運三風水,人的一生但凡能做成一件大事,那些看見的看不見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走慢了不行走快了也不行,冥冥之中,仿佛幸運女神總是在關鍵時刻掐著秒表,出現在固定的節點上,看著從千軍萬馬中突圍出來的那三兩個人,用她自己的眼光進行麵試,掏出一把骰子上下搖動,愛誰誰了,再最後看一眼點數,說一聲,崴銳古德,其他人就再也沒有機會了。聽說上一個麵試過關的,就是因為長相比較符合幸運女神她老人家的審美觀點才打動了女神的骰子。楊淩對此很是羨慕嫉妒恨,又能奈何,畢竟人家還突出了重圍,那一刻自己在做什麼,還是泡澡好啊!最起碼沒有風險,或者說風險係數微乎其微。

這麼講可能有點沒出息,可是從頭看他的成長,當下他擁有的也是來之不易,也就理解他對風險的看法了。

他從當初從職業學校畢業,最初的理想就是能像那些老師傅一樣,做個最出色的工匠,就是他最大的理想,現在居然能過上小康生活,當初拎著皮錘擺弄工具的他怎麼敢想,再到那個他生長的那個小鄉村裏,還在那裏生活的鄉親們,他更是應該知足。這麼多年,用衣食無憂作依據判斷社會進步,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已經做到了,這個論斷這不會引起爭議。可是也得承認,城鄉之間總是讓人覺得還是有那麼點差距,現在的搞城鄉建設,應該就是要改變這一點的,拉近直到泯滅城鄉之間的環境和精神麵貌的差距。這裏麵還有個魚與熊掌能否兼得的問題,一件好事總不希望留下過多的遺憾。

楊淩對此有著自己的認識,每當他回老家,那些從小看著他長大的鄉親就會叫著他小名圍過來,親熱的一同當年。他順利,鄉親們以他為榮,不走運,鄉親們會感同身受。可是,他若是帶著鄉親們不熟的朋友一起回來,鄉親們就會在他和他的朋友麵前保持著距離適度的熱情,飯菜會比以往更較豐富,但是談笑之間卻沒了家人般的隨意。耽心在外人麵前落了他的麵子。中國農民同樣聰明,他們很聰明很善良很勤勞,還很敏感,他們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以及堅持的是什麼。社會發展的時間還是太短。

作為這個村裏的一份子,楊淩在同一代人裏不算是很拔尖,當年靠吃百家飯長大的他隻是考上了個現在叫職業技校,當時叫中等專業學校,在當時也還算是體麵,畢竟山裏的孩子能走出去的辦法不多。

村裏的老少爺們大夥湊了份子擺了慶功宴,用村裏最老的老村長的話說,就是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心裏不痛快,爹娘在不在都是一個樣,山裏跑的狼帶大的崽子又有幾個是自己的。

就是為了這句話,楊淩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回去把從村裏到鄉裏的十幾裏路的路麵拓寬,打上了水泥路麵。話說當時的村村通還沒通到山隅裏的小山村,石砬子村就能通汽車了。不過隨之而來的不良效應也是讓人瞠目結舌,石砬子村後的大山原本的名字叫做鷹嘴崖,後來別的村都稱呼為、半拉山啦,全給炸沒了,天地良心,楊淩隻是提了個建議,絕對不是炸山的主力。

用老村長的話說,這會就算是咽了氣也能閉上眼了,就是村裏娃不能按照他老人家的想法坐上****的鄉長的寶座,娃們能幹的不願幹,想幹的人家又不讓幹,不能像罵孫子似的罵鄉長,老人家還是有點遺憾。

也不怪老村長恨死鄉長,那鄉長在炸山後期就像是長在了石砬子村,大年初一都不休息,天天圍著石砬子村轉悠,老村長沒少罵街,也沒少聽鄉長罵街,這也可能是老村長這輩子聽人罵石砬子村最多的人,而且這個人最後居然還完好無損,這還真是奇了怪了。嘻嘻,看來利潤最大化,而且能持續的長久化,這個道理可能沒有書麵上講說的那麼深奧,不過最後鷹嘴崖隻所以還會被稱之為半拉山,而不是塞外新平原,這裏的原因可能有很大的一麵是,老村長真的是扛不住了。